改革(变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改革(变法)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涵,下列有关对改革(变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②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消除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④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中的“清明”是24个节气之一。我国测定一年分为24个节气是在
A.夏朝 | B.战国 | C.西周 | D.商朝 |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 B.竹简或木牍上 |
C.丝帛或麻布上 | D.宣纸上 |
小张同学在编排历史剧《卫鞅变法》时,设计了以下情节,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士兵甲为国王建功立业,被封为诸侯 |
B.士兵乙在一次战斗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地的赏赐 |
C.农民甲辛勤耕种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徭役 |
D.农民乙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地,成了小地主 |
后人写诗“始知事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这是因为李冰
A.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
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 |
C.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
D.进行了变法,推动了历史前进 |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隋唐时期 | D.宋元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