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109年(1840 -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在材料一提及的历史阶段中,最后把中国推向“深渊”的是什么侵略战争? 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资产阶级发动的哪些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2)材料二中“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写出其中1位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而牺牲的民族英雄。
(3) “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的摸索中,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
(4)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 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两件事件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因素。
(3)“群雄竟起”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4)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5)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三中“全球化”的认识。
科技的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原因。崛起后的大国在谋求各自利益和新发展的过程中又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蒸汽机引起的欧洲生产的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英国能引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
材料二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把美国带人了什么时代?2分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3)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召开了哪两次会议建立了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请写出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2分
材料四美国、西欧、日本在不同时期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4)材料四图示反映出西欧、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请写出西欧、日本为实现这一变化采取的共同措施。2分
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美国》中有这样几段描述: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请回答:
(1)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独立战争中通过了著名的《独立宣言》,其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为什么说 “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
(3)在美国内战中,为了动员广大群众,美国先后颁布了哪两个重要法令?
(4)为什么说”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5)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充分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结合美国历史发展历程,说明美国能够抓住这次工业革命有哪些因素?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从美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来看,你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与1929年相比,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了46.2%、40.6%、28.4%、16.5%和8.4%,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材料二 我们要求得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哪一主要特点?在这场经济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为严重的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消除经济危机?
(2)请用史实说明德国是如何一步步实施材料二中所述的“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战略设想的?
(3)材料三中罗斯福总统所说的这种“新应用”的特点是什么?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一首流行于英国19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 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材料二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 革命浪潮。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
(2)造成材料一的事件开始于什么时间? 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 有人认为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社会的倒退,你认为对吗?
(3)请举出材料二反映的科技革命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个发明家。其间,哪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试举出两个例子来说明。
(4)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所揭示的历史事件,请你谈一谈这给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共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