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胞癌变后,它会表达某种特殊的蛋白质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抗原未能释放是部分癌变细胞逃过免疫系统监视的唯一原因 |
| B.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 |
| C.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蛋白复合物 |
| D.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 |
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分别位于三对同染色体上,且基因A、b、C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 1/64B.8/64C.9/64D.27/64
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4 | B.1/8 | C.1/16 | D.0 |
杂合高茎豌豆(Dd)自交,其后代的高茎豌豆中,杂合子占()
| A.1/3 | B.1/2 | C.2/3 | D.3/4 |
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
|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
|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
|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
下列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复制特点”具体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总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7% |
| B.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那么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就有30个C+G |
| C.将含有1对同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都用15N标记,只提供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1次,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是50%、100% |
| D.一个有2000个碱基的DNA分子,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0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