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功能和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载葡萄糖的载体蛋白,但可以产生ATP并附着有酶 |
B.膜蛋白有重要功能,如细胞标志物、生物催化等作用 |
C.细胞衰老时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
D.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必须要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实现 |
甲至丁为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顺序依次为乙→丙→丁→甲 |
B.丙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
C.丁不可能是极体 |
D.若甲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 |
对图1和图2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 X、Y、Z可分别表示生态系统中蚯蚓、玉米、蝗虫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B.图2中DNA:染色体为1:1
C.图2中基因D、d的特异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的交替排列决定的
D.图2若为某高等动物正常细胞进行正常分裂过程中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则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A.44% | B.24% | C.28% | D.14% |
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的DNA复制示意图。如果是单起点单向复制,按正常的子链延伸速度,此DNA分子复制约需30 s,而实际上复制从开始到结束只需约16 s。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的场所与真核生物的DNA分子复制场所不同 |
B.实际复制的时间之所以减半,是由于该DNA分子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复制的 |
C.把甲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
D.如果甲中碱基A有1200个,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8400个 |
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