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7~10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 )
③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 )
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 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 以文绣 ②齐赵陪位 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惊而问其故。 ②请以人君礼葬之。
(3)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之妻 臣 ②时时而 进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用常情常理衡量,文中齐王纳谏令下达之后的叙述,有夸大事实之处,请找出两处。(用原文回答)。
① ;② 。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下列各题。
那一日,(林冲和鲁智深)两个同行到阅武坊巷口,见一条大汉,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立在街上,林冲也不理会,只顾和智深走着,说得入港。那汉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的军器的。”林冲听的说,回过头来,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林冲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林冲道:“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肯时,我买你的。”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林冲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
次日巳牌时分,只听得门首有两个差役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林冲听得,跟差役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不是礼!”急待回身,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却是本管高太尉。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第七回)
这座猛恶林子,唤做“野猪林”,三个人奔到里面,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只怕你走了。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鲁智深把索子都割断了,扶起林冲,叫:“兄弟,俺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恐这厮们路上害你,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两个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智深笑道:“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鲁智深对林冲道:“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行了十七八日,近沧州只有七十来里路程,再无僻静处了。鲁智深对林冲道:“兄弟,俺如今和你分手,异日再得相见。”却待分手,鲁智深看着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的头,硬似这松树么?”智深轮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的树有二寸深痕,齐齐折了,喝一声道:“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似这树一般!”自回去了。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起来。”(第八、九回)
节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1)文中大汉见林冲不理会自己手里拿的宝刀,故意说“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的军器的”,他使用的是 法。
(2)大汉卖刀给林冲,其实不为赚钱,为什么还要反复讨价还价?
(3)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现鲁智深细心谨慎的例子: ,而林冲与鲁智深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林冲有何不同。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 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 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 ③,搢绅 ④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 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 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 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 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武备宽 ,东南尤甚/ 担持刀(《狼》)
B. 指为生事/ 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 其先见/朝 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 也/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 利
A.渔人甚异 (《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 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 有(《公输》)
D.公将鼓 (《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②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成下列各题。
【甲】
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 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 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 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 ⑦。
(选自《东轩笔录》)
【注】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纳",放入。⑥俾(bì):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所 有甚于死者 ②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 术者病笃 ④今汝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3)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