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 (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
|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
|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
下列关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
| B.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性状 |
|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
| D.白化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
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DNA转录形成RNA的过程中严格遵循A与T、C与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 B.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信使RNA |
| C.该图中的产物须穿过2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
| D.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对于上清液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可能有部分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存在于上清液中 |
| B.可能部分被T2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存在于上清液 |
| C.可能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32P标记的子代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
| D.可能离心速度太快,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32P标记的T2噬菌体外壳进入上清液 |
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降低 |
| B.⑤与⑥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也相同 |
| C.虽然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但其细胞内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仍能进行 |
| D.细胞的衰老与死亡通常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
酶和ATP在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以下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酶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 |
| B.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
| C.酶在合成时需要ATP,ATP在水解和合成时也需要酶 |
| D.将唾液淀粉酶溶液的PH由2调到10的过程中,酶的活性将先增强后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