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杜审言的《渡湘江》,完成小题。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的途中。(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
“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用花鸟反衬“愁”之深重。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用了反衬的手法,简要评析反衬艺术的效果。
“京国人南窜”与“湘江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堤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来往。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2)"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②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名门望族的聚居区。②王谢:指王导和谢安,二人均为东晋时的权贵。
(1)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你如何理解?请简述。
(2)“诗贵含蓄”,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均体现了这一点,但又各具特色,请比较分析。
古诗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 ”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全诗处处紧扣环境和 特征,把西湖的景象描绘得十分迷人。
(2)请从植物变化的角度简要赏析划线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