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提供如下仪器:
A.电压表V(量程2V,内阻约8kΩ) |
B.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A = 0.8Ω) |
C.滑动变阻器(0-20Ω) |
D.开关 |
E.若干导线
①为准确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应选择图 (选填“甲”或“乙”);
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 端.(选填“左”或“右”)
③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几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描绘成如图丙所示的U-I图象.从图线的截距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40V的理论依据是 ;
利用图丙可得到干电池的内阻为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①.为了测定光敏电阻Rx的光敏特性,某同学使用多用表“×100”的欧姆挡测其在正常光照下的大致电阻,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所测得的阻值Rx= Ω;
②.为了比较光敏电阻在正常光照射和强光照射时电阻的大小关系,采用伏安法测电阻得出两种“U-I”图线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正常光照射时光敏电阻阻值为 Ω,强光照射时光敏电阻阻值为 Ω;
③.考虑到电表内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图丙电路中测量值 真实值(填“大于”、“小于”、“等于”),请根据图丙将图丁中的仪器连接成完整实验电路。
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桶,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小桶(及砝码)的质量为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
C.本实验m2应远大于m1 |
D.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一![]() |
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像,可能是图中的图线.(选填“甲”、“乙”、“丙”)
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用以下器材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 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10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6.0V、内阻忽略不计;
电流表1:量程50mA、内阻r1=20Ω;;
电流表2:量程300 mA、内阻r2约为4Ω
定值电阻R0:阻值为2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
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测量电阻Rx的电路图如右图所示电路图中的电流表A1应该选择电流表(填“1”或“2”),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R滑片应该移到端(填“A”、“ B”或 “无要求”)
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x的表达式为Rx=.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中,悬点正下方P点处放有水平放置炽热的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作平抛运动。在地面上放上白纸,上面覆盖着复写纸,当小球落在复写纸上时,会在下面白纸上留下痕迹.用重锤线确定出A、B点的投影点N、M.用米尺量出AN的高度h1、BM的高度h2,算出A、B两点的竖直距离,再量出M、C之间的距离s,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的质量为m.求: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出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v0 =
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球从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ΔEP = ,动能的增加量ΔEK= .
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 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部分进行测量;
如图所示,一个竖直放置的圆锥筒可绕其中心轴OO′转动,筒内壁粗糙,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R和H,筒内壁A点的高度为筒高的一半.内壁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当筒不转动时,物块静止在筒壁A点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支持力的大小为。
当物块在A点随筒做匀速转动,且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时,筒转动的角速度的大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