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和田素有“玉石之都”的美称。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早期的人们一般在秋季于甲处拾玉(如下图)。古代的和田,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桑田面积较大,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西域三大丝都之一。
材料二
(1)试分析人们一般在秋季于甲处拾玉的主要原因。
(2)简析古丝绸之路经过和田的主要原因。
(3)说出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内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中耗水量大的原因。
有的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缩短了楼间距离,降低了居室的日照标准。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
日照间距 |
|
理论 |
实际采用 |
||
① |
24°45′ |
2.02H |
1.7H |
② |
40°28′ |
1.18H |
1.2H |
③ |
35°21′ |
1.41H |
1.1~1.2H |
④ |
26°36′ |
1.86H |
1.6~1.7H |
注: 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__________(填宽或窄)些。
(3)当北半球处于冬至日时,全球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图是在某住户客厅绘制的,正值夏至日或冬至日太阳正午时分,其中在冬至日绘制的是____________。
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按气压状况,①地为中心,③地为中心。
(2)按天气状况,①天气,③天气。
(3)图中②地吹________风,②与④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
原因是。
下图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②、⑤、④三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列。
(2)A、B两地受热的是地,空气;冷却的是地,空气。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读图甲“日照图”和图乙“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1)在甲图中画出太阳直射光线。
(2)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当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③位置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3)甲图中A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B地出现极现象,A、C两地相同的地理事物有()(双选)
A. 地方时 B. 线速度 C. 昼夜长短 D. 气候
(4)乙图中,地球从位置①运行到位置②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双选)
A. 北京正午人影先变长,后变短
B. 天安门升旗时间越越晚
C.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 极昼极夜范围越越小
图中表示某公司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a、b两国为发展中国家,c、d为发达国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Ⅰ阶段,该企业向a国进行产业转移,其主要原因是利用a国的。
(2)在Ⅱ阶段,该企业向b、c、d三国也进行了产业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3)若控股公司在日本,试分析影响其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