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既是市场运作和发展的过程,又是政府引导调控的结果。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资源整合、市民转化、完善机制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又要发挥市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集中性作用,推进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1)“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分别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2)推进城镇化建设为什么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
材料一拥有节能、环保等百般好处及庞大的产销目标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仍飞不到寻常百姓家呢?半数人认为新能源车价格偏高:一方面,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大,产品成本高,特别是动力电池价格高昂,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而更多的还是在造势,现实产量和保有量并不高,可选车型不多。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知识,分析说明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依据。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决不能绕过普通消费者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我国将加大从消费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倡导“绿车”消费,激励购买新能源汽车,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并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发挥消费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作用,相信新能源汽车的春天将不会太远。
(2)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说明倡导“绿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材料三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GDP(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2004
600
16.0
6179
5.62
2006
1149
20.9
7668
6.70
2008
1947
30.1
10271
6.31
2010
3443
39.8
14394
7.54
2011
4322
47.1
16241
10.40

材料四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 10 分)

材料一 2010年我国人均占有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情况

煤炭
耕地
淡水
原油
电力
天然气
60%
39.5%
25%
11%
6%
4.5%

注:2010年我国煤炭短缺4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2%;耕地面积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中减少1亿亩。据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有10种短缺,9种严重短缺。
材料二 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综
合利用

每吨标
准煤实
现的GDP
矿产资源回收率
单位产值能耗
机动车
油耗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比发达
国家低
10%
为世界
平均水
平的
30%
比国外
先进水
平低
20%
是世界
平均水
平的2倍
比欧洲
高25%
比日本
高20%
比国外
先进水
平低
15~25%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9分)
(2)要解决上述问题,你认为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政策和措施?(15分)
(3)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倡导绿色消费。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消费者应如何践行“绿色消费”观念。

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4%,在GDP增长的三大因素中,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为47.9%,固定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为53.4%,净出口的贡献率为-1.3%;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分别为4.5、5.0和负0.1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危机“短兵相接”过程中,面对外需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国内消费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和投资一起,成为保增长的双重支撑。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消费为什么能拉动经济增长。(12分)
(2)请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一些合理化建议。(10分)

( 6O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 2012 年 7 月 25 日,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省审计厅 《关于2011年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山西省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传媒、城乡社区事务及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分别为423.34亿元、321.86亿元、241 .79亿元、159.52亿元、49.39亿元、143.66亿元和85.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9.58%、17.48%、19.74%、40.65%、56.57%、30.62%和60.37 %,支出规模和增支额分别占到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总量和总增量的60.14%和71.3%。听完报告后,与会的人大代表感觉2011年全省财政“情况总体校好,但预算执行和财政资金合理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认为 2012 年的审计报告“不邀功、不遮丑、讲成绩、晒失误”,“认真、坦诚”。
(1)请你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2011年山西省财政支出情况对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积极影响。(12分)
(2)分析说明与会人大代表的感知休现了矛盾的哪些知识。( 8 分)

( 3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注:当前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的比重在80%以上。
材料二 2012 年 12 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知何拆除各类政策“屏障”,使其享受到住房、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的市民化待遇。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产生影响中国未来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
(1)简要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请你结合材料二,运用资源配置的有关知识,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4 分)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说明新型城镇化道路为什么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12 分)
(3)试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如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12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