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重点经贸领域的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经过9年、22轮的努力之后终于尘埃落定,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的自贸区建设迈开实质性步伐。这说明( )
①中澳两国关系内容和形式呈多样性趋势
②中澳之间共同利益高于各自的不同利益
③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中有着利益交汇点
④两国的国家利益寓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2014年12月28日,青荣城铁正式通车,胶东半岛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铁路交通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
|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
|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
| D.事物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
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致开场白时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正确处理好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 D.两点与重点的关系 |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中国凭借航海技术开通了与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新时期,沿着陆海两条“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中可以看出
| A.人们可根据自己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
| B.联系方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 C.只要加强联系,就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
| D.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
|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
|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
|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 A.既要侧重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
|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
|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
|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