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段细胞和FG段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B.从曲线的D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该曲线中EF段的形成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能发生在BD段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右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C.在AB段,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在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

A.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⑤⑦

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色,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16% B.32% C.50% D.64%

将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导入水稻,可以使米粒含有β—胡萝卜素,称为“金色大米”。在得到这种“金色大米”的全部过程中,可能需要的酶是()
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②DNA连接酶③RNA聚合酶④逆转录酶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
B.前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