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无人看到你的忧伤
安宁
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说不清是悲是喜,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行走,听着我轰隆隆碾过的得意的车轮。
②我读大学的时候,他才刚刚小学毕业,没有考入重点中学,有人见了他便嘻笑说:你姐姐当初读的可是最好的初中,你念的这所,她看都看不上眼呢。他也不争辩,白人家一眼,便用力地甩一下书包,嗖一下跨上车走人。
③他在学校里,遇到的老师,有听说过我的,上课的时候看他开小差,偷偷听流行歌曲,便用教鞭敲他的脑袋,挖苦他说:你和你姐姐一个爹妈生的孩子,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他红了脸,将CD机关掉,耳机却是塞在耳朵里,始终不肯摘下。下课后有同学围拢过来,将一本最新的杂志放在他面前,指着上面我的笔名,说:看你姐姐又发文章了,写得好棒呢,你那些经常被老师念的文章,不会是她替你写的吧,或者,是将你姐姐读书时的作文拿出来抄了一下?他并不气,拿过杂志,翻到我的那篇文章,趴在书桌上,默默地看完,而后起身去还。
④我和他很少说话,放假回家的时候,看到我来,他都不会喊一声姐姐,却会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笨手笨脚地去厨房做饭,烧了稀粥,炒了青菜,还用油炸了丸子。我坐在沙发上看书,他便端过来,说:吃吧。父母回来看到他烧的饭菜,尝一口,说:真咸,怎么能吃?我替他解围:比我做得好吃多了。父亲便瞪眼:做饭再好吃管什么用?学习要比你一半好我们也知足了。
⑤我在家的时候,他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几率也高。常常便不知怎么,就和他们争吵起来。他不是那种叛逆到跟父母气势汹汹吵闹的孩子,他只是争辩两句,便出了家门。家人从不去找他,也知道他没有钱,根本走不远,顶多是在小城里游逛到天黑,而后踩着稀薄的月光,寂寞地走回家去。
⑥有时候我会背着父母出去寻他,在家门口父母不会经过的小巷子里,他坐在石凳上,低头用一根树枝胡乱地画着什么,我劝他起来回家,他始终不肯,只说:让我一个人待会儿。我只好走开,听见后面啪嗒啪嗒地有脚步声,回头,却看到一只毛色灰暗的流浪狗,停住了,用忧伤的目光,安静地注视着我。我的心突然很疼,不忍再看,扭头走开。
⑦年龄愈大,我们的话语愈少,后来他用几十元钱,从同学手里买了二手手机,开始发短信给我。省钱,所以每一条短信都会很长,而我因为懒惰,回复给他,常常很短。
⑧有一天在家,我无意中进入他的卧室,打开床前的抽屉,看到一本厚厚的留言册。心内好奇,打开来看,一页页地翻过去,心内便生出丝丝的疼痛,犹如一把小刀,面无表情地割着我的手臂。几乎每隔两页,便会看到别人给他的留言里,千篇一律地,说:真羡慕你,有一个如此优秀的姐姐,有她一路帮扶着,想必你也会有美好幸福的未来。留言册的下面,是一本一本的杂志,我的文字,在其中光芒闪烁。而我出过的第一本书,也不知他从哪儿买到,已经翻看得书页脱落,却在抽屉的最里面,以它夺目的光泽,将他整个的年少时光,霸道地笼罩。
⑨突然想念10岁以前的他,送我上学,在雨后的泥地里走,我载不动他,他便啪一下跳下车去,踩着软泥,在小路上一边奋力飞奔,一边回头看我,而且兴奋地大喊:姐姐,快点骑啊!你追不上我啦!我看着他两条瘦瘦的小腿,犹如一只鸟儿的翼翅,自由地在风里拍打,心底的温情,慢慢膨胀,成为一朵大大的棉花糖。
⑩那段记忆,我写入了书里,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看到;而我也会看到,他褪掉沉重的外壳,如一只蓬勃的大鸟,毫不犹豫地,飞离我锐利冷硬的光环。
概括出第段划线句“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相应的事例(任意三个)。(3分)
第⑥段划线句,“我”看到流浪狗,心突然很疼,不忍再看得原因是什么?(2分)
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理解它的含义。(2分)
分析文中弟弟的形象。(2分)
请你撰写两条短信:第一条是弟弟读了这篇文章后发给姐姐的,第二条是姐姐收到短信的回复。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我们到了一定时间就会饿,就会想吃东西,其实就是食物钟在提醒我们该吃东西了;而吃饱了,食物钟又会提醒我们,你该停止吃东西了!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近日,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指出,人体有一种叫做PKCγ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协助调控食物钟。PKCγ基因是怎么调节食物钟的呢?原来,人体内有一种生物钟蛋白BMAL1,PKCγ基因可以结合BMAL1使其结构更稳定,然后共同结合在该蛋白上,促进周期基因和隐色素基因的节律性转录,由此调节人体内的食物钟,进而管理人们吃饭的时间。
④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哪些饮食习惯会造成食物钟紊乱呢?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⑤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其实,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但还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广州、上海和北京三地区城市居民早餐行为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发现,这三地区的居民早餐就餐率在74. 8%~90. 5%之间,35岁以下的调查对象不吃早餐的人数较多。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⑥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它通常指在短期内会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而从长期来看,节食减肥会很快反弹甚至使人更胖,这个可能与食物钟紊乱有关系,节食造成饮食紊乱,很多人就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她们的食量,导致体重减轻后食量反而增加,更容易发胖。
⑦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每到节假日,亲朋好友总会聚餐,节假日里大吃大喝是难免的。但研究发现,节假日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亲朋好友聚餐时尽量多一些跟感情的交流,而不是只顾着多吃一些美食。
⑧当然,目前关于食物钟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人们所知也很少,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不过,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细读第①②段,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第①②段内容,下列对“食物钟”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
B.调节我们一日三餐吃饭习惯的器官。
C.人体内主要负责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的调节机制。
D.人的大脑、胃、肝等内脏器官中可以接受信号的感受器。

(2)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请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④段划线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因为 所以 B.只有 才 C.虽然也 D.如果就

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本文围绕食物钟,介绍的内容依次是:(1);(2)
;(3)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从文中看,调好“食物钟”需要坚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
栀子
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接母亲来北京同住。她带着放暑假的19岁的弟弟一起来,他们是我生命中所剩余的最重要的两个人。
‚那是炎热的下午,母亲乘坐的高速大巴刚刚抵达。她穿着碎花的细软棉布裤子,白色钩针短袖上衣。身边一大堆的行李。弟弟抱怨,买着那么多的海鲜干货,怕你在北京吃不到。还带了很多零食,仿佛要去春游。母亲在旁边略带天真地笑。
ƒ穿过车流疾驶的马路上,我紧紧攥住她的手。她的手温软而干燥。
④父亲走后,母亲的身体开始一蹶不振,失眠,头晕,眼睛流了太多泪,看书要开始戴眼镜,也害怕坐飞机。
⑤童年的时候,她总是独自带着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曾经她是这样聪慧丰盛的女子。明眸皓齿,漆黑发丝,以及近乎残酷的倔强,这些她后来都给了我。父亲和她之间的感情,始终很淡。他们像大部分的中国夫妻,在责任感和彼此依赖的惯性中共同生活了30年。30年后的母亲,在开始苍老的时候,却突然孤独。
⑥有时候我会觉得你父亲还是在。不能相信他就这样丢下我不再管。母亲轻声地对我说。我点头。深夜母亲独自一人,躺在充满了回忆的空落落的房间里,总是听到父亲用钥匙开门的声音。很多往事只属于她自己。身边的人可以有陪伴,却不会得到任何安慰。
⑦这样的孤独我能够感知。但什么都不能够为她做。
⑧母亲随手拎着的小包里插着一朵洁白的栀子,带着清脆的绿叶。这是母亲最喜欢的花。夏天盛开的时候,有馥郁芬芳的芳香。乡下外婆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很大的栀子树。母亲倒空了一个矿泉水瓶子,让我去灌自来水,把花朵插起来。花瓣已经有点蔫黄,但芳香依然充盈了整个狭小的房间。
⑨这是难得的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唯独缺少了父亲。心里温暖而又黯然。
⑩一整夜的黑暗中,栀子花都在吐露着芬芳。
11母亲在16年前曾来过北京。这次来,只因为她的女儿客居在此。我带她去故宫,给她拍照片。透过镜头看到母亲,面容里有憔悴的优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身体微微有些僵硬。照相机后面的我眼含热泪。
12我不能解释这种感觉。仿佛每一个时刻都会成为最后。就像父亲在机场等待我晚点了的飞机。我拎着包走到出口处,看到他的笑容。
13我们又坐在广场上看孩子们放风筝。暮色的天空一片金红。我把手搭在母亲的后背上,偶尔轻轻地抚摸她。母亲一直淡淡地笑,让我知道她有我和弟弟在身边,这一刻她很好。她也曾对我说,想起父亲来心里疼痛难受。我却不愿意告诉她,深夜失眠的时候,想起父亲的脸,去卫生间用冷水洗澡,对着镜子泪流满面。
14这样的想念。只因为心里的爱。
1515岁的时候,在整个动荡不安、桀骜不驯的青春里,一直对家庭和父母充满叛逆和反感。10多年之后,在时光中辗转反侧,经历了诸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逐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唯一不会有条件和计较的感情。但他们却已经苍老,并开始离去。
16我一直都在想,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获得,一种最为持续和长久的温暖。
17深夜和母亲睡在我北京的公寓里的大床上,看到母亲变胖的身体。她年轻时曾这样苗条结实。美丽的躯体蜕变出两条生命。这是不惜代价的彻底的感情。
18每一个做女人都会这样做。这是她们共同的幸福和痛苦。而我亦同样渴望。
19世间如此寂静而漠然。而我们却要获取深爱。
20陪母亲散步,北京明亮干燥的阳光和绿树阴中清脆的鸟鸣让人觉得舒服。母亲说,如果每个星期天你都能陪我就好了。我说,会的。我要照顾你,到老。
21带她去最好的餐馆吃饭。母亲不管到哪里都只爱吃清淡简单的食物。带她去百货公司,给她买昂贵的护肤品,买她喜欢的绣花鞋和真丝裙。母亲都收下了。回到家里,却硬要塞给我两千块钱。我们差一点又吵起来。一直是彼此相爱的,但因为个性太相似,比如总是不愿意麻烦别人,总是不让自己亏欠别人哪怕一点点,总是倔强,总是太过为别人考虑……所以,在太长久的时间里,我们总是分开的,不在一起。
22因为弟弟要提前补习,他们很快要回去。终于说服母亲坐飞机。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家。路上一直劝慰她,坐飞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到了更年期的母亲,有时候是会像孩子一样天真而唠叨。母亲穿着碎花真丝连身裙,拎着随身小包,戴着耳环。入了安检之后,在那里抬起头寻找登机口的指示牌。我踮着脚一直张望,看到她沿着正确的方向去了,放下心来。母亲在转弯处又回头来寻找我。我们彼此挥了挥手,母亲笑,然后离开。我往回走,穿越喧嚣嘈杂的机场人群,终于难过地流下泪来。
23我们只在一起共度了7天。她回家的时候,父亲离开,刚好两个月。
第(11)段画线句“透过镜头看母亲,面容里有憔悴的幽雅”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错别字________应为________
文章写到母亲的三次“笑”,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说说你的理解。
摘抄:_____ ___
理解:________
如果将第20段画线句改为“我说,会的。我要照顾你到老。”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
第21段画线句“但因为个性太相似,比如总是不愿意麻烦别人,总是不让自己亏欠别人哪怕一点点,总是倔强,总是太过为别人考虑……”在上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呼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母亲对我无限的关爱。
B.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父亲离世的怀念。
C.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亲情生命的感悟。
D.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歉疚之情。

任选一题:
(1)文章结尾第23段有两句看似平常的话:“我们只在一起共度了7天。她回家的时候,父亲离开,刚好两个月。”你认为是否多余?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请择其一处(试题涉及的除外),写80字左右的点评。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
蓝天保卫战:雾霾多发启动PM2.5监测之旅
①2011年入秋以来,多地频发的雾霾天气将PM2.5推向了舆论的风头浪尖。其实PM2.5由来已久,早在1997年美国便提出了PM2.5的标准。到2010年底,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
②PM2.5究竟为何物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那PM2.5又是从何而来? PM2.5不是凭空产生的,从工厂、燃煤到汽车尾气的工业燃烧,从树叶、藤蔓到秸秆的作物燃烧,从烹饪做饭、抽烟、甚至使用发胶的燃烧活动,都会产生PM2.5。
③秋冬季一直是我国雾霾多发季节,雾霾天气多发导致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甚至出现短时间的重度污染。据气象部门统计,入秋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确实偏多,先后共发生12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并具有雾霾日数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中东部、天津、安徽中东部、江苏大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大部和广东西部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20天,局部偏多20天以上。
④越小的颗粒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而且对降低能见度加重雾霾天气的作用也越大。PM2.5容易被吸入人体,而且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降低能见度上,PM2.5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灰霾天,PM2.5的浓度明显比平时高,PM2.5的浓度越高,能见度就越低。
⑤PM2.5超标对农业也有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灰霾天气太多,农作物减产可达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员王亚强认为,“对农作物的影响应该是间接的,比如在污染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太阳辐射,不利农作物吸收太阳光等等。”
⑥据了解,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环保部门的网站上,对于PM2.5的监测与标准的制定过程有非常详细的备忘录。美国从1997年发布标准到2000年全国监测常规化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澳大利亚2003年发布非强制标准,随后即开展全国监测。
⑦目前,上海、广州、南京、青岛等城市已经展开对PM2.5的监测工作。早在2000年,上海便开始了PM2.5研究和监测试点,目前技术部门主要在做技术的比对工作。广州市共设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国控点10个,各区、县级市自动监测站点28个。此外,青岛市从2012年开始在七区五市范围内启动雾霾PM2.5监测点的逐步布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了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⑧我国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且在极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各种污染交织。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这些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令“打击”PM2.5格外困难。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减排最大的难度,就是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⑨从1998年的北京“蓝天”计划,到2005年的首钢搬迁,北京等各大城市探索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之路一直在进行,然而要真正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用绿色发展之路换蓝天,仍然任重而道远。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其用意是说明___ ___
表达作者___ ___
第③段画线句“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中东部、天津、安徽中东部、江苏大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大部和广东西部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20天,局部偏多20天以上。”
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表达作用是
本文条理清晰,请分别概括第②段至第⑦段的内容。
(1)何谓PM2.5及其产生的原因。
(2) _________ 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 _______
根据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可入肺颗粒物。
B.PM2.5对于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对农作物也有直接影响。
C.上海在2012年开始全面启动PM2.5的研究和监测布控点。
D.消除环境污染任重而道远,关键是先要调整各种能源结构。

第⑧段写到:“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这些一时难以改
变的现实令“打击”PM2.5格外困难。”你还能想到上海这座城市哪些“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以及针对这些现实的改变措施。

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
针对这些现实的改变措施
(1)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
(2)以污染较少的绿色能源为主导
(3)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
(4)
(5)
(6)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至于冬天,季康先生常披一件裘皮大衣,很是高雅气派。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每次在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妆,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不过,季康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
③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用词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后来有一天,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先生雪中送炭,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希望你和朱虹同志都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锺书同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锺书同候了”。
【相关链接】①人瑞,长治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杨绛先生肖像时,注重突出杨绛的性格特征。
第③段画线句“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前后两个半句能不能颠倒的理由是。
第⑤——第⑧段中:
(1)第⑤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表达效果是
(2)作者写了两件事,其一是;其二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3)上述两件事,作者写的顺序是,作者详写后一件事的理由是(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第⑨段,从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之情,联系全文,“我”对杨先生则怀有之情。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气质高雅 B.“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谦恭低调
C.“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宽厚仁慈 D.“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无私奉献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浓茶解酒
①“浓茶解酒”是一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说法。近年来许多专家又说浓茶不仅不能解酒,反而伤身。茶与酒,到底是怎样的一对冤家?
②通常说的“解酒”,一般是指减轻喝酒过多的反应,比如头痛、呕吐、动作失调、反应缓慢等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反应,必须要“解酒物”被迅速吸收并且发挥作用才能显示出来。
③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会被转化为乙醛,然后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转化为脂肪。如果喝下的酒精不多,这个处理流程运行良好,人体就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反之,短时间内喝入大量酒精,超过了这一流水线的处理能力,就会有一些中间产物累积下来。多数人是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那一步“窝工”了,导致体内乙醛含量升高。人体对乙醛比酒精还要敏感,于是就面红耳赤、头晕目眩,手脚也不听自己使唤了。
④要“解酒”,就需要加强这条流水线的运行。茶水中有不下几十上百种的物质,最重要的是咖啡因和茶多酚等抗氧化剂。然而,这些成分对这条“酒精代谢流水线”的运行无能为力。实际上,不仅是茶水不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也没有发现吃什么东西能够促进这条流水线的运行。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喝茶对喝酒没有影响。我们知道,酒精的作用是让人晕眩、虚弱、运动能力失调,而咖啡因却可以刺激人兴奋和清醒。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是不是可以“对抗”醉酒反应呢?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少,比如2006年《酒精中毒:临床与实验研究》上就发表了一项研究结论:喝下同样的酒之后,同时喝运动饮料的人在头痛、虚弱、口干以及运动能力失调这些“醉酒征兆”方面都要明显低于单纯喝酒的人。运动饮料中含有咖啡因,运动饮料的这种“对抗作用”被归结于咖啡因的功劳。不过,人们会根据这些主观感觉来确定自己有没有“喝多”,这种“对抗作用”干扰了人对体内酒精量的判断,从而不知不觉喝得更多。因为有统计数据支持这一结论,所以美国甚至禁止了在酒精饮料中添加咖啡因的运动饮料。
那一项研究中还检测了试验中志愿者的运动灵敏性,结果是虽然咖啡因使得喝了同样多酒的人感觉“好一些”,但是却没有帮助恢复运动灵敏性。一杯常规的茶比一杯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要少,但茶水的咖啡因含量跟茶叶本身、茶叶量、水温和冲泡时间密切相关。一杯“浓茶”,其中的咖啡因含量也就不容小视。
⑦茶中不仅有咖啡因,更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些成分对喝酒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当酒精代谢不畅,体内乙醛含量增加,在其他酶的作用下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超氧阴离子会引发一连串的氧化反应,最终损害细胞膜、蛋白质和DNA。而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制止这种过氧化反应的进行,因而起到保护细胞活力的作用。
⑧这种损害与保护都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解酒”也没有明显的作用。不过对于长期喝酒的人,这种保护作用可能就有相当的价值。不过目前的结论只是,“如果不得不经常喝酒,那么经常喝茶可能有助于减少酒精对身体的氧化损伤”。但是,“减少”也不是“消除”。要健康,最好的选择还是不喝酒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是。
联系第①段内容,简要说说这一段的作用是。
对文中加点短语指代的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中的加点短语 “这个处理流程”指的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转化为乙醛,然后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脂肪”。
B.第④段加点短语“这些成分”值得是咖啡因和茶多酚。
C.第⑤段加点短语“这种‘对抗作用’”值得是咖啡因可以“对抗”醉酒反应。
D.第⑥段加点短语“那一项研究”值得是2006年关于究竟的研究。

第⑤段画线句“不过这并不以为这喝茶对喝酒没有影响”中的“影响”,从下文看,积极的“影响”有;消极的“影响”有
下表是医学专家对饮酒的相关研究。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文末画线句,完成下列题目。

酒的种类
每天的饮用量
长期饮用的作用
啤酒
1杯
心情愉悦,美容养颜
黄酒
1——2杯
开胃活血,通络美容
葡萄酒
1杯左右
保持食欲,有助消化
白酒
1小杯
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1)表格内容说明了
(2)文末画线句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是
(3)文末画线句应改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