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区域地形与1 2月7-14日的大气垂直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粗虚线为对流层顶,细实线为等压线(单位:hPa),细虚线为等温线(单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b、c两地之间的对流层比d、e两地之间的对流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 | B.暖流流经 |
C.深居内陆 | D.地势较低 |
图中a、b两地之间与c、d两地之间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A.a、b两地之间为晴朗天气,c、d两地之间为降水天气 |
B.a、b两地之间和c、d两地之间均为降水天气 |
C.a、b两地之间和c、d两地之间均为晴朗天气 |
D.a、b两地之间为降水天气,c、d两地之间为晴朗天气 |
材料一左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材料二右图是冻雨形成示意图。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仔细阅读左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丙两城镇一年中发生浓雾的频次最高
②乙丁两城镇一年中发生浓雾的频次最高
③①②两处陡崖相对高度可能相同
④①②两处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范围相同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根据材料及图形,判断甲、乙、丙、丁四个城镇可能出现冻雨的是( )
A.甲城镇 | B.乙城镇 | C.丙城镇 | D.丁城镇 |
现在有个网络流行词语叫“屌丝逆袭”,而在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有叫“河流的逆袭”。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它流域的河流改向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这种现象叫河流袭夺。左图到右图为某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袭夺河与被夺河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①流量大的河流袭夺流量小的河流;
②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
③弯曲河道的河流袭夺平直河道的河流;
④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图中最终可能发育成为湖泊或者沼泽的河段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若该地位于36°纬度附近且观测发现,该地受季节性盛行西风影响,则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7月 |
B.该地山麓自然带可能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该地山麓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 |
D.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
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读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中分别是()
A.①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
B.②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
C.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
D.④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
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
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
C.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 |
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
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是()
A.新年祭祀树神 | B.长街酒宴庆新年 |
C.稻田养鱼 | D.土司制度 |
下图为黄河部分河段示意图,据图中所提供的的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关于A、B两河段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河段水量小于B河段,但水质要好于B附近河段
B.A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最大,所以水量小
C.B河段径流量明显增大,因为有众多支流注入
D.B河段工农业及生活废水排入量大,所以水质更差 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甲以水土流失为主,乙以荒漠化为主 |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
C.甲以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
D.都以荒漠化为主 |
土壤盐碱化是图示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的障碍,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B.春季气温升高快,蒸发旺盛 |
C.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D.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