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可燃冰”,它是天然气在100多个大气压, -10℃的的条件下与水形成的水合物,其储量极为丰富,且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可燃冰”生成在( )
| A.南北两极 | B.海底 |
| C.地壳内部 | D.地幔内部 |
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 A.取代所有核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
| B.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
| C.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
| D.部分代替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 B.聚落 | C.耕地 | D.地形 |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 B.距城镇过远 |
| C.易受洪水威胁 | D.工程量过大 |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 B.绿洲分布 |
| C.河流分布 | D.沙漠分布 |
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乳畜业 | B.②为商品谷物农业 |
| C.③为游牧畜牧业 | D.①为混合农业 |
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市场适应性强,劳动力投入多 | B.②生产规模小但单产高 |
| C.①③生产规模小,但商品率高 | D.③专业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低 |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 | B.城市化率提高 |
| C.土壤质量下降 | D.粮食单产提高 |
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
| C.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
下图示意某区域不同信息的图层。地铁建成运营后站点周边地价将随之上涨,但上涨后的地价很难超过5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区域商业中心最有可能位于甲②该区域商业中心最有可能位于丁
③地铁建成运营后,地价涨幅最大的地块是乙④地铁建成运营后,地价涨幅最大的地块是丙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地铁建成运营后,乙地的利用类型最可能是 ( )
| A.工业用地 | B.行政用地 |
| C.住宅用地 | D.绿化用地 |
读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河流 | C.矿产 | D.气候 |
该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是
①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城市人口总量减小
④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⑤阶段Ⅱ到阶段Ⅲ城市化速度加快
|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 C.①②④ | D.②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