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甲乙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甲、乙两幅图中的传统民居最可能分别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黑龙江 | B.海南岛山区河南 |
C.黄海沿岸新疆 | D.东北平原福建 |
甲、乙两幅图中的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分别是
A.高寒缺氧冬暖夏凉 | B.干旱缺水木材短缺 |
C.多火山、地震降水稀少 | D.潮湿、多虫鼠土层深厚 |
乙图中的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防水 | B.挡风 | C.阻沙 | D.遮阳 |
松花江丰满水库(松花湖)位于吉林市东南24公里。每到冬季,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左右。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左右时,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渐渐地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下图是不封冻松花江面及江岸的雾凇景观图,右图是雾凇奇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吉林雾凇出现的区域位于丰满水库的
A.东南方向松花江下游 | B.东南方向松花江上游 |
C.西北方向松花江下游 | D.西北方向松花江上游 |
据材料推测,冬季吉林市附近十里松花江江面不封冻的原因是
A.大气温度大于4℃ | B.距离松花湖近 |
C.河床温度大于0℃ | D.地热资源丰富 |
下图是地中海东岸叙利亚因内战带来的“夜光遥感”变化图,左图为2011年内战爆发前的夜光遥感图,右图为2015年现在的夜光遥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与内战爆发前相比,叙利亚境内在夜间可见的灯光区域面积约减少了
A.20% | B.50% | C.80% | D.100% |
引起叙利亚境内在夜间可见的灯光区域面积减少的原因是
A.国内人口迁移 | B.基础设施破坏 |
C.人口大量死亡 | D.国家产业转移 |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年平均气温(1885年~2008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示反映这段时期该城市年平均气温
A.逐年上升,季节变化减少 | B.逐年上升,季节变化增大 |
C.总体上升,年际变化增大 | D.总体上升,年际变化减小 |
造成该城市气温上升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温室气体排过量排放 | B.太阳辐射逐渐地增强 |
C.日地距离越来越靠近 | D.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
长江荆江河道上起湖北省枝城镇、下至湖南省城陵矶,全长347.2公里。该河段素有 “九曲回肠”之称,是著名的长江“地上河”。2003年以来,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引起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 B.溯源侵蚀 | C.流水搬运 | D.流水沉积 |
运用所学知识推测,2003年以来,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的主要原因是
A.落差增大 | B.泥沙减小 | C.宽度减小 | D.流速加快 |
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将直接有利于
A.增强河道的泄洪能力 | B.减轻防洪的安全隐患 |
C.减小河流的季节变化 | D.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
“双高”甘蔗(指产量高、含糖量高),喜欢生长在热量充足、雨热条件搭配好的地方。一般1月份种植,种植时需要覆盖地膜,气温回升达20 ℃以上时揭膜。图4为广西某双高甘蔗产区气候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双高”甘蔗揭膜的时间是()
A.12月 | B.2月 | C.4月 | D.6月 |
“双高”甘蔗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防冻 | B.防沙、防虫 | C.保温、保肥 | D.保土、保苗 |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A.阻碍土壤温度上升 | B.阻碍土壤水肥迁移 |
C.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 D.促进土壤肥力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