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水。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科目 语文   题型 作文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材料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文革”的浩劫中,有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他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竟没有想象中的憔悴衰老。人们问他其中的奥妙,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身处在音乐的象牙塔中,当风暴袭来,心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用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明确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统一
(法)雨果
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
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
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俯向大地。
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
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墙上,
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
而这朵小花儿,就从残破的墙上,
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
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
“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它向他说道。
这首诗可以引起人们多方面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读这首诗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 (70分)
周国平说:“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请以“满与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在两难选择的精神困境中苦苦挣扎的何止哈姆莱特?谁不曾遇过类似的精神困境?只不过不幸者各有各的不幸而已。——必修五教材
材料二:《你在高原》(作者:张炜)是“长长的行走之书”,在广袤大地上,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诚挚凝视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不懈求索理想的“高原”。——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授奖辞
材料三:穿越小说满足了读者对于美貌、年轻、财富、俊男美女、爱情、权力、地位等等的幻想,为读者创造了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的美好世界。读者阅读穿越小说多以消遣娱乐为主。——百度词条
小至教材文本,大至流行作品,都有各自的立场和意义,均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作为一名学生,你认为在课堂内外我们需要阅读什么样的作品?
作为一名公民,你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阅读什么样的作品?
请你在以上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结合一篇(部)或几篇(部)作品,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以阐述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种特点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