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3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为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立足当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红星中学九(12)班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开展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校园宣传]首先,为宣传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开展了主题为“伟大的变革,辉煌的成就”的校园宣传活动。班级首先进行优秀活动方案评选。
(1)你认为一份优秀的活动方案设计需要符合哪些方面的要求?
[微电影制作]同学们深深感到:35年后的今天,我国离全面小康社会的梦想更近了。他们访问班里一位同学家,以三十多年变迁为主线创作了一部微电影。在微电影的结尾,小导演要求同学们各用一两句话描绘心目中的全面小康梦。
(2)说出你心目中的全面小康梦。
[微信一下]校团委邀请了某高校国际关系课的教授给同学们举办了一场《大国声音》的专题报告会。以下是报告中的一段话:一年来,中俄领导人保持着良好与密切的互动,两国合作不断拓展与深化。新领导层也在积极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重大倡议,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为构建周边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撑。
(3)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选取两个角度微信一下。4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论述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位著名的体操教练到业余体校去选拔队员,他觉得那里的孩子身体条件都很好,在技术上也各有特长,实在是难分上下。于是,他当即要求孩子们排成一排,靠墙倒立。而那位教练却躲到一边,悄悄观察这些孩子们的反应。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 最后,这个教练终于选择了几个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做他的队员。
你认为这位教练选拔队员时,重点关注了队员的什么素质?为什么要关注这些?

学习了关于“挫折”的相关知识后,李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句精炼的语言来概括对“挫折”的认识。对此,同学们纷纷发言。甲同学说:“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乙同学说:“挫折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你赞成他们对“挫折”的认识吗?请简述理由。

一个女孩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事事都这么艰难,该如何应对?父亲是一位厨师,听后略有所思,当着女儿的面把胡萝卜、鸡蛋和碾碎的咖啡豆分别放在开水中煮。 20 分钟后,父亲把胡萝卜、鸡蛋捞出来,把咖啡倒在了一个杯子里。看着不解的女儿,父亲先让她摸摸胡萝卜,女儿注意到胡萝卜变软了;又打破蛋壳,看到的是煮熟之后凝成一体的鸡蛋;最后父亲又让她吸饮咖啡,女儿笑了,她问这意味着什么。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都面临着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却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但进入开水之后变软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薄薄的外壳包着液体的内脏,但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末状的咖啡豆进入沸水后,反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
(1)胡萝卜、鸡蛋、咖啡豆的不同反应分别代表了人们遭遇挫折的哪些态度?
(2)请你给文中“女儿”建议几个战胜挫折的方法。

面对下面情况你应该怎么办?

材料一: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在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仍然每天上午九点去伦敦大英博物馆阅览室查找资料,研究文献,一坐就是一整天。由于精力集中,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来回蹭地,日久天长,竟把脚下的水泥地面磨去了一层,留下很深的痕迹,人们称之为“马克思的足迹”。
材料二:
人物 奋斗目标 奋斗时间
马克思 《资本论》 40年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36年
歌德 《浮士德》 60年
司马迁 《史记》 19年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二集中反映了马克思等人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品质?为什么?
②结合个人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