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某校九年级5班围绕“中国式过马路”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同学们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小颖说:“中国式过马路”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我们要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秩序。
小锋说:“过马路是行人的权利,我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1)请运用九年级《做守法公民》的有关知识,分别从国家和公民两个角度分别说说怎样创设一个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
(2)请从九年级“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分析上述小锋的观点。
设立“中国好人榜”、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最美家庭” ……这一系列树民风活动激励着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谈谈开展这些树民风活动有什么意义?
2014年,是谁用直指心灵的举动感动着我们,重燃我们对楷模的美好记忆?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引领着正能量的扩散,“时代楷模”们已经成为这个年代的标杆。鼓舞我们的人有:
“博士县长”柴生芳:甘肃临洮县长,三年时间走遍了323个贫苦村庄。十几年来,工作在第一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守岛夫妇”王继才、王仕花: 28年如一日,在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20亩的小岛上,默默坚守,把人生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用信念和执着书写了精彩人生。
“沙漠愚公”苏和:10年坚守,种下9万株梭梭苗,治理沙漠3500亩。大漠中,苏和移动的背影和摇晃的树影合奏着动人的绿色交响乐。
请你谈谈“时代楷模”们的优秀品质给我们哪些启示?
【锤炼高尚品格促进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广大青年“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学会劳动】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是可敬的。我们要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要做快乐的劳动者,要做新型的劳动者。
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谈一谈
生活中你参与过哪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家庭:
学校:
社会:
【穹顶之下引深思同心共留APEC蓝】
材料一:2015年2月28日,柴静向多家视频网站免费奉献了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这不反映当前中国雾霾问题的纪录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柴静+雾霾”的关键词成为一时舆论漩涡的中心。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已经完整看过《穹顶之下》,并发短信对柴静表示了感谢。柴静再一次把雾霾问题推上了人们的生活前台,雾霾问题再一次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材料二:中国政府为了筹备2014年APEC北京雁栖湖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对北京及其周边环境污染源进行了限制和整顿,使得会议期间北京未发生重大雾霾天气,呈现蔚蓝天空,所以称之为APEC蓝。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雾霾问题说到底是什么问题?要解决雾霾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我国应坚持什么样的国策、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为什么?
(2)要解决雾霾问题,离不开国家、企业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你认为作为我国的企业和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分别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决定》规定,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同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1)请你谈谈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作为青少年学生,你认为应如何增强宪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