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打好时间差”是指( )
A.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B.遵循价值规律,利用供求的制约 |
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
D.节约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
2009年11月12日,中国北方大面积持续下雪。受降雪影响,蔬菜价格整体上涨。中国多部门积极应对,多管齐下,减少雪情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造福人类
③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④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09年11月3日世界知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斥资约260亿美元收购铁路公司,扬言豪赌美国经济复苏。11日另一位大师索罗斯二亿认购龙湖地产,一亿认购民生银行,虽说在数额是较巴菲特来说可谓小巫见大巫,但均属投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体因素的影响 | |
B.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 |
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 D.投资行为成功与否取决于投资观念是否正确 |
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说:“19世纪没有一位思想家能像卡尔·马克思那样,对于全人类有着如此坦率、准确和强有力的影响。”马克思汲取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中的合理因素,同时又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
C.实践决定认识 | D.旧事物的积极因素是新事物发展的基础 |
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在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在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2009年7月3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标志着深圳“大部门制”改革正式启动。此次改革将减少15个政府机构,精简幅度达到1/3;改革也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加减”而是针对产业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改革效果如何,应当由老百姓说了算。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老百姓的评价最客观公正的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