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亿多人,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超3亿人。有分析认为,到2018年,中国人网购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20%。但是,网络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网络并不能解决。例如,网购快递送货上门,可用户不在无法及时收取;有些小东西市场里买不到,上网买还不如运费贵等。
材料二:与电商市场火爆相应的是,电商的乱象也日益严重。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虚假促销、虚假评价和不公平条款等问题首当其冲。此外,顾客变得更加敏锐,他们发现网购不一定带来最大的实惠,也渐渐觉得,无论网购还是在实体店消费,购买到价格公道、质量有保障的商品才是符合“初心”的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三条线哪条曲线最有可能正确表示电商发展的轨迹,并探究其原因?
(2)面对电商市场日益火爆的情况,怎样更好地促进电商企业的健康发展?
材料一、重庆区域文化(黔秀文化、巴渝文化、山城文化等)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学术、戏曲和信仰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又相互借鉴,融合与趋同。这幅“重庆文化地图”,有助于传承、弘扬重庆地域文化;也成为宣传重庆、推介重庆、闪耀重庆、发展重庆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材料二、《科学发展·重庆篇》——生动描绘了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气魄的重庆人书写“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重庆”的新篇章。重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把握发展机遇;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环节,加速推进两江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建设;坚持将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重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材料一、某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融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国企改制,形成大型国有控股公司。
材料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具体实际,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本地工作。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给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指导意见》的哲学依据。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1)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明如何看待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阐述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一:图:2008—2012年中国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单位:%)
注: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58786亿,超过日本的5474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1年,世界人均GDP为10035美元,高于我国2012年6100美元的水平。
表 2008年—201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比例情况
年 份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 |
||
收入(元) |
实际增长率 |
收入(元) |
实际增长率 |
||
2008 |
15781 |
8.4% |
4761 |
8.0% |
3.31:1 |
2009 |
17175 |
9.8% |
5153 |
8.5% |
3.33:1 |
2010 |
19109 |
7.8% |
5919 |
10.9% |
3.23:1 |
2011 |
21810 |
8.4% |
6977 |
11.4% |
3.13:1 |
2012 |
24565 |
9.6% |
7917 |
10.7 |
3.10:1 |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随着实践的推进,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七大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1)结合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并根据“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有关知识提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相应对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实现飞跃。
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翻一番,这是一个倍增的概念。有关专家指出,居民收入倍增是剔除了物价上涨因素的,是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同时,这个倍增应该是让低收入者收入增长得更多一些,中等收入者平均增长 ,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回答
(1)党的十八大为什么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
(2)你认为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实现为人民利益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