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曾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场,而非存在“以太”。后来人们用电荷在场空间受力的实验证明了法拉第观点的正确性,所用方法叫做“转换法”。下面给出的四个研究实例中,采取的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伽利略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认识 |
B.牛顿通过对天体现象的研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
C.奥斯特通过放在通电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得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 |
D.欧姆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甲乙两质量不等的物体先后从空中同一位置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甲比乙早1s释放,从甲释放起计时,则在甲乙下落的过程中(均没有落到地面,g=10m/s2),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的速度差保持恒定,为10m/s |
B.两物体的距离保持恒定为5m |
C.两物体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
D.两物体的距离越来越大 |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m/s,方向向东,当t=2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
A.3s | B.5s | C.7s | D.9s |
在水平桌面上有一水杯压着一块绸布,一位同学想把绸布抽出而水杯保持在原位而不动,该同学想到一个迅速抽出绸布的方法,结果成功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杯不动,选取的参考系是桌面 |
B.水杯不动,选取的参考系是绸布 |
C.绸布是运动的,选取的参考系是桌面 |
D.桌面是运动的,选取的参考系是水杯 |
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m,已知声速为340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10m/s2 | B.20m/s2 | C.5m/s2 | D.无法确定 |
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出,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汽车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时间t=10s,前进了15m,则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1.5m/s | B.3m/s |
C.4m/s | D.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