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79—2010年中国西部大城市制造业企业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在这段时期,我国西部大城市在产业空间分布上工业集中程度最高的区域是
A.城市中心区 | B.城市近郊内缘 |
C.城市远郊内缘 | D.城市近郊外缘 |
这段时期,影响我国西部大城市企业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 | B.自然资源 |
C.优惠政策 | D.生态环境 |
读右图,回答56~57题。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
广西的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吸引铝电缆、铝铸件和铝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据此回答54~55题。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
A.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 | B.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 |
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 | D.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
当地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是
A.火电 | B.水电 | C.核电 | D.风能 |
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51~53题。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
A.原料产地 | B.销售产地 |
C.能原产地![]() |
D.研发基地 |
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 B.减轻“白色污染” |
C.促进生物多样性 | D.减轻酸雨危害 |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 | B.广东省 |
C.四川省 | D.吉林省 |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经历了“桑基、蔗基→果基、花基”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9~50题。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于
A.乳畜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混合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引起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需求 | B.技术条件 | C.劳动力价格 | D.国家政策 |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读图回答47~48题。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 | B.④→① | C.③→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