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具体说明一下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1)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2)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少有才名,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排挤,贬为梁怀王太傅。抑郁而亡,时仅33岁。后世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李好古①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②劳苦?谁在玉楼③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此画面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卜算子谢逸
烟雨幂①横塘,绀色②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③岸④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注】①幂:覆盖。②绀色:青色。③隐几:靠着几案。④岸:露出额头的戴头巾法。从诗歌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 | B.格律诗 | C.长短句 | D.元曲 |
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写出了烟雨空濛、水光潋滟的美丽景色。 |
B.以并州剪刀剪来吴江水,突出眼前水色之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 |
C.乌巾、细葛的穿着,伏于几案的动作,刻画了清贫自得的农夫形象。 |
D.陶渊明是柴桑人,这里以不见陶渊明,寄托了孤独之感、向往之情。 |
“心共孤云远”句中的“远”字用得好,请对此作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小车行陈子龙①
小车班班②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③疗吾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④。
风吹黄篙,望见墙宇,
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⑤,
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释】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诗人,松江华亭人。②班班:车轮滚动的声音。③榆:树名,其嫩叶及果实榆荚可以充饥。④糜:稀粥。⑤釜:做饭用的锅。本诗紧紧围绕一个“”字写人叙事(用原诗中的字回答)。
对这首诗所写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出征 | B.逃荒 | C.访友 | D.咏物 |
本诗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成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