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经济显现总体放缓、忧中有进态势,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不小,保增长遭遇困难,但可喜的是调结构初见成效,稳就业表现良好。2015年经济将继续减速到7%,经济增长速度处在明显的“换挡”阶段。这一减速换挡期是“新常态”的大逻辑之一,即通过对经济减速的容忍,为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与变革赢得时间与空间。“新常态”下的大调整,有减(速度)有增(改革),一慢一快,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通过减速期间加速体制改革、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在大调整中寻求和孕育未来发展的生机,向着新发展模式迈进,这即是2015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基本要义。
结合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阅读有关“中国红”的材料,回答问题。
红色是北京的颜色,也是中国的象征。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春联……从古至今,生活中充满红色的装饰主题。红色,构成了人们认同北京的颜色。红色是激情和运动的颜色;红色是喜庆与祥和的颜色;红色是民俗与文化的颜色;红色也是全国“两会”的主色。
(1)从红色的寓意看,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2)写出你喜欢的生活中带有红色的……,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邓小平同志说:“要通过改革,处理法治和人治的关系。”江泽民同志说:“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胡锦涛同志强调:“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
(2)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怎样做?
2009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60华诞。60年来,我国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简要说明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进步成就的原因。
你平时看中国地图时,留心过地图的完整性吗?地图的完整与否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灾情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
(1)抗震救灾的胜利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请你写出两个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