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户籍制度改革的规定说明( )
①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公民的所有权利都是一致的
③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我国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权利,社会公平正义已实现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有专家指出,这轮户籍制度改革和人口流动方向会给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机会,可能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动力。这是因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①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形成内生动力
②可促进城乡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③可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④可彻底消除城乡差别,激发人们的精神动力
|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
关于要约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
| B.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 |
| C.我们到商店买东西,商店是受要约人,顾客是要约人 |
| D.要约具有法律效力 |
有时一份合同要经历反反复复的要约与承诺才最终得以成立。这体现了()
| A.我们要有合同意识 |
| B.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就合同条款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 |
| C.合同的订立过程比较复杂 |
| D.合同的订立大有学问,马虎不得 |
关于合同主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人可以成为合同主体 | B.法人可以成为合同主体 |
| C.国家行政机关不可以成为合同主体 | D.合同当事人一方为债权人,另一方为债务人 |
商店中的零售、熟人间的小额借贷等,最适宜的合同形式是()
| A.口头形式 | B.书面形式 | C.商量形式 | D.椎定形式 |
下列属于书面合同的是()
| A.甲向乙借了5元钱,说好立马还上 |
| B.甲公司与乙公司以合同书的形式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 |
| C.甲打电话给乙商量购房事宜 |
| D.甲把自己的一块手表交给乙保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