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20世纪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 (见下图)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军事集团的名称。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格局是怎样被打破的?(6分)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宣言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6分)
(3)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请指出右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我国古代的改革中,其中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两次最为有名。请问:
(1)这是两次什么改革?(4 分)
(2)这两次改革的目的各是什么?(4 分)在当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6 分)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出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观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3)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主要源于历史上的什么重大改革?
(4)据“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重要作用。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思想变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请回答:
(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说明了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先进的中国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西方?哪些历史人物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 “制度层面” “观念层面”?(每一层面人物举两例)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