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有一段经典对话。李世民问,人主何以为而明,何以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位领导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必须会用、善用耳朵,只有优化‘耳功’,才能为民建功。”自古而今,“耳功”不仅关乎人的品格与襟怀,更关乎事业之兴衰成败。材料意在表明( )
①决策权在人民手中
②政府的科学决策需要集中民智
③领导干部应该善于听取民意
④领导与群众之间应该是鱼水关系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9月18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在京闭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梦: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关于人权问题,我国政府再次声明:人类历史反复说明,人权保障不一蹴而就。从应有人权,到法有人权,再到实有人权,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启示我们()
①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量变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④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77次“改革”,开启了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大幕。全面深化改革表明()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
②实践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改革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事物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事物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因此,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态度是()
①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原则
②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成为我们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完善
④做到坚持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出发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从哲学上看,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在于()
①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能够检验纲领的可靠性
③纲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4年非洲爆发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0月22日,全球已有4877人死于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已达9936人。根据目前的调查,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因动物携带的病毒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A.人能认识和改造自然,并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
B.人能认识自然,最终能战胜自然 |
C.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D.人要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