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②。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③,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④。(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释:①擢:提升,提拔。②工:精巧,精致。③以例:依照惯例。明制,官员任满(一般为三年)之后,需经考察,然后按照考察情况,决定去留升降。自免,自请免官。④侈:多,大。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腰白玉之环 ( )
(3)能为诗( ) (4)庭学无不历览( )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其中一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当余之从师也; B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古人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怎样的关系?你能从我们学习过的古代作家中再找出一位吗?结合他的作品分析一下。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虽有名马()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③不以千里称也()④才美不外见()⑤其真无马邪?()
3.翻译下面句子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用“千里马”比喻 ,
用“伯乐”比喻 。
5.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附 加 题汉顺帝
初,苏章迁冀州刺史。其故人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①,将按②其罪。一日,请太守,为设酒宴,陈往日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言若为青天。”章曰:“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黯然。翌日,遂收太守。
【注释】1.奸藏①:贪污受贿。 2.按②:追究。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陈往日之好甚欢()(2)遂收太守()给画线句断句。
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为什么在苏章一番话后太守会“黯然”?
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
任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感激\是马也 | B.以伤先帝之明\明察秋毫 |
C.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D.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对
文段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自叙生平,是为了让后主相信自己,与出师无关。 |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的感情。 |
C.“苟全性命于乱世![]() |
D.选文乃至全文,表达了作者有感于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
诸葛亮在奏章中叙述自己的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的经历,这与邹忌劝谏齐王时叙说自己的事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 D.唯傅修期耳 () |
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
C.策之不以其道 | D.![]()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本文选自《柳河东集》,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自西山道口径北(径北:一直往北) B 其旁,出堡坞(出:从……出来)
C 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 神者倘不宜如是(是:这样)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土断而川分 B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C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9、找出下列句中含意动用法的一句
A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B 益奇而坚
C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D 是故劳而无用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小石城山的_____、_____和_____,第二段从小石城不处中州而“列是夷狄”来探讨“造物者”的有无,
以此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翻译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