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②。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③,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④。(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释:①擢:提升,提拔。②工:精巧,精致。③以例:依照惯例。明制,官员任满(一般为三年)之后,需经考察,然后按照考察情况,决定去留升降。自免,自请免官。④侈:多,大。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
(1)四僵劲不能动(  )(2)白玉之环 (  )
(3)能诗(  )    (4)庭学无不览(  )
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其中一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当余从师也;               B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所居;
C不知口体奉不若人也;       D盖得于山水助者侈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古人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怎样的关系?你能从我们学习过的古代作家中再找出一位吗?结合他的作品分析一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邻人亡羊() (2)又请杨子之竖追 ()
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见月     (2)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属引凄异(4)王命急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那些句子?

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至于/夏水襄陵。B.绝巘/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 常有高/猿长啸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确的-项是( )(2分)

A.天蔽日(隐瞒)
B.多趣味(确实)
C.绝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消失)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问塔动之因
C.土人谓之“傍不肯”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斥之追赶
B.富人病死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幸多么
D.不复有态原来的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
B.不物喜
C.故临崩寄臣大事
D.塞忠谏之路

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将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张仪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赵,乃遂入秦。(《史记·张仪列传》节选)
下列句中的“之”与“张仪于是之赵”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张仪之来也, B.以求通子之愿
C.无御之者 D.辍耕之垄上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相怀疑张仪偷盗了玉璧并拷打他,张仪毫不在意,坚持游说诸侯。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苏秦为了保住“合从”的结果,想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
C.张仪求见苏秦,可苏秦却不以礼相待,并多次责备他,于是张仪愤而离去。
D.张仪认为自己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想到秦国可能接受他的政治理论,

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已而楚相璧亡:② 掠数百 笞:
③子不收也足:④ 独秦能赵 苦:
翻译下列句子
(1)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2)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