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核电站的安全性
核电站的安全性是核能利用中的关键问题。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时,会有少量放射性物质随废气、废水排入环境。但是,由于放射性物质的排放量受到严格控制,核电站附近增加的放射性照射剂量仅相当于经常看彩色电视所受的放射性照射剂量,所以,居住在核电站附近的居民不会因核电站带给环境的微量放射性而对健康有影响。
核电站常使人联想起原子弹。但是,核电站和原子弹就像锅炉和炸弹是完全不同的。原子弹用的是可以爆炸的高浓度铀235和钚239,在核电站中用的是低浓度的铀或天然铀,并且被铀238和其他吸收中子的材料稀释,因此核电站在任何情况下(包括被炸弹击中)都不具备爆炸的条件。
(1)核电站正常运行时,有没有放射性物质排入环境?对核电站附近居住的居民的健康有没有影响?
(2)核电站会不会有爆炸的危险?
(3)从能源、环境保护、安全性和经济利益考虑,我国是否应该发展核电?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l 5脚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____m。
针对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及探究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为什么要使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怎样的运动?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机械能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广州的春季,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
(2)提出一个防止课室内“出水”的方法.
轻轻转动门把手,就可以把门打开;司机用不大的力转动方向盘,在轴上就可以产生较大的力使汽车转弯。门把手、方向盘等属于又一类简单机械——轮轴。(如图所示)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下图是一些轮轴的实例,请你选择一例,在图上标出它的“轮”与“轴”。
(1)轮轴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为什么?
(2)请列举你周围的一个是轮轴的物体。
光的散射
我们能够看到太阳,这是因为太阳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白天,太阳高悬在头顶,但是,整个天空都是明亮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地球周围的大气能够把阳光向四面八方散射,所以眼睛才会接收到各个方向射来的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行在大气层外,由于没有大气的散射,尽管直射的阳光十分耀眼,天空却是黑暗的,因此,宇航员能够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太阳与繁星同时出现在天空。
大家都见过水波,光也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它们的波长一个比一个短。
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得较多。傍晚的太阳颜色发红,这是因为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屋,蓝光、紫光大部分都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透过大气射入我们的眼睛。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雾弥漫时,汽车必须开亮雾灯才能保证安全,汽车雾灯最好用什么颜色的光,不能用什么颜色的光?为什么?
(2)请试着解释一下:海水为什么看上去是蓝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