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之 (委:      ) (去:       )    ②亲戚之(畔:         )
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山溪之险
B.天下之所顺
C.寡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含义:                                                               
事例: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未来农业科技大探秘
⑴有没有想过,当有一天耕地变得越来越少,或者干脆消失了的时候,你吃的蔬菜、水果,甚至面条、米饭从哪里来?
⑵这好像有点儿“杞人忧天”,但现实确实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种威胁。不过,也不必绝望,一些农业科学家或许更早想到了这一点。只要你有兴趣接受他们的想法,你家的厨房或者阳台马上就可以变成“空中菜园”。
⑶不信?可以跟我们去西安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探一探虚实。
⑷酷热的夏天,钻进高大透明的智能阳光温室,立马神清气爽。沿着长长的走廊往里走,咦?怎么红薯在头顶?敢情红薯生长不用土,喝西北风就成。顺着藤架寻根溯源,原来红薯的根长在一个水缸里,长长的藤蔓爬满架子,然后一茬一茬的结,一茬一茬的摘……
⑸在这里游荡,一不小心就会被出乎想象的创意撞一下腰。
⑹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果、蔬菜,在这里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有的被吊在空中生长,有的则在水管里相互穿插摆放。真可谓枝蔓空中吊,瓜菜空中结。
“这是来自台湾的西瓜,也是无土栽培,每个小盆的下面都有一个小孔,是透气孔。每个小盆里面有个球形网芯,网芯里面有营养液,西瓜的根系直接扎到营养液和空气房里,使瓜苗在生长期不缺氧、不缺营养……”对着一株长在水盆里的西瓜,解说员津津有味地向大家介绍道。
⑻更神的是,一个类似报架式的物件随便摆放在眼前,上面居然密密麻麻长满了生菜。原来这个报架只是个造型,它实际上是用PVC管制成的“菜畦”。
⑼这个东西其实很简单,买个小水泵、几根PVC管,你自己在家都能制作。原理更简单,让水循环起来就行了,然后在水里面适当加点营养液,菜苗从管子上钻开的小孔里探出头,一点点长大。据说生长速度比地里快一倍,还没有污染。
⑽如果还没搞懂怎么制作,那就让技术人员来教你:“管道的一头是进液口,另一头为回液口,通过间断或不间断的供液,并设定好液位高度来保持管道内的液位,一般液位高度为管道直径的1/3到2/3。管道式水培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作成多种栽培造型,A可制成固定式,B可作成可移动式。管道式水培技术主要适宜于栽培矮生的蔬菜,而以叶菜栽培为主。”
正在赞叹“水管变菜畦”的奇妙,不小心一头撞上了“南墙”。抬头一看,一面直立的“墙”上竟然也长满了芹菜!
⑿这个墙是采用特制的高密度泡沫板制成。在栽培墙板间填充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水肥的“基质体”。墙上有倾斜向上的“插植孔”,蔬菜苗在特制的定植杯中培育,等成苗后直接插入栽培墙的插植孔中,就行了。
⒀“墙面立体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立体表面附着固定,也可通过在栽培墙内设钢管骨架而自立成墙,形成双面或几何垂直多面的栽培设施。”技术人员介绍说,“墙面立体无土栽培技术适用于栽培各种矮生植物,包括蔬菜、花草、药材及粮食作物等。”
⒁像这种墙面立体栽培,当然比那个管道栽培更绝了,它甚至不用水。技术人员把它称为雾培或气培,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就直接悬挂于容器的空间内部。瞧瞧,节约土地又节约水。
⒂可以想象一下,用这样的方法把你家的阳台、厨房或者客厅武装一遍,做饭的时候,新鲜的蔬菜岂不是“手到擒来”?!身在都市,你还会觉得远离了田园么?你甚至被田园包围了,岂不惬意?
⒃除了“红薯空中长、水管变菜畦”,在西安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里,你还可以体验“蔬菜树上摘”的乐趣,感受“辣椒住 ‘高楼’”的新奇。虽然,这一切要真正成为你的生活还有待时日,但起码它让你看到了未来,领略了人类面对生存问题时,表现出的无穷智慧。当然,它也让我们认识到,农业其实原本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产业,它完全可以变得很有趣。(摘自《科技日报》)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7)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这是来自台湾的西瓜,也是无土栽培,每个小盆的下面都有一个小孔,是透气孔。每个小盆里面有个球形网芯,网芯里面有营养液,西瓜的根系直接扎到营养液和空气房里,使瓜苗在生长期不缺氧、不缺营养……”
细读文章,体会第⑾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正在赞叹“水管变菜畦”的奇妙,不小心一头撞上了“南墙”。
根据文章内容或写法,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利用管道栽培技术种植的作物生长速度要比在土地种植成长速度快,且无污染。
B、本文作者以导游的口吻,用逻辑顺序向读者介绍了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
C、第(10)段画线A、B两处可填的关联词语是:既……也……
D、雾培或气培适用于双面或几何垂直多面的栽培设施,是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达到节约土地和节水的效果。

现代文阅读(共16分)
不爱你爱谁
(1)我出生的时候,母亲忍受切腹之痛,对着我含情脉脉地微笑。小时候听母亲讲故事,才体验到她那浓浓的母爱。那天,母亲生出我之后,麻药还没过,正忍受着疼痛。可她的脑海里全是我,担心着我的健康状况。思念的力量如此强大,使备受折磨的母亲一直挺到医生把我抱过来。当时母亲泪光闪闪,亲切关爱的笑容由心而发。医生把我抱给母亲看:呀,白色的围巾里包着一个黑溜溜圆滚滚的小东西,大大的脑袋,清澈的大眼睛,尖尖的鼻子,小巧的嘴唇,标志的瓜子脸。母亲心里那个兴奋,如天下父母心,悲喜交集,喜的远远大于生我的疼痛。母亲抱着我,轻轻地摇啊摇,拍呀拍,唱着一首首她熟悉的歌谣“月光光,照地堂,虾子你乖乖睡下床……”听说母女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听着这首充满母爱的歌,我的哭闹声停止了,乖乖睡在母亲的怀抱中。
(2)慢慢的,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下,懵懂的我已长成一个头发卷卷,眉毛弯弯,眼睛清澈如水的小孩童。成长的故事多得数不清,只是,那时的我不知母亲养育我的艰辛。那时,我的家坐落在一个宽宽的庭院里,绿瓦红墙,古老朴素,仿佛是我的外婆,化身成坚固的城墙,在她宽广的怀抱中,我们才得以安心的成长。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高大的绿树,青青的小草,怒放的花儿,幽幽的清风,响亮的鸟声,阵阵的蛙鸣。这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春夏穿着短袖,秋冬穿着薄薄的长衫。
(3)我们的院子里,种着各种蔬菜和水果,养着吃碎石的大公鸡。母亲经常给菜园浇水施肥,等他们长得膘肥体壮,母亲便全部摘下来,切成丝,放少许的猪油,爆点蒜,大火焖炒,一盘香喷喷的菜就上桌了。闻着浓浓的菜香味,我们的口水直流,可是父亲在的时候,我不敢动筷子,害怕他打我,在他的观念里,必须尊卑有序,不等齐人绝不吃饭。
(4)等我长大一些,就开始了专心致志的读书生涯,就不再总是缠着母亲。这以后,她才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母亲喜欢用凤凰牌缝纫机做衣服、做被套、做各种袋子。她赶制衣服的时候,都是废寝忘食的。当时,我总是埋怨母亲的这个爱好。可是,渐渐才发现,我那质地柔软的睡衣,夏天透风透气,够宽够大,才不至于满身是汗;我睡觉时搂着的被套,冰冰凉凉的,无论在夏天燥热的时候,怎么扯,怎么糟蹋,被子的边都是完好无损的。那些袋子就更不用说了,图案有红、有绿、有黄、有紫,总之像七色的彩虹,五彩缤纷,耐用结实,可以拿着套子,装进去,随身携带,可方便了,而且母亲在袋子的另一边,缝上好几个扣子,这样可以整齐的折叠起来,不用为不方便不美观而烦恼。
(5)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高考的时候,我得了重病。四个多月,120个风风雨雨朝朝暮暮,太阳升起的时候,母亲便带着我在灿烂的阳光中奔跑;太阳下山的时候,母亲急忙从单位赶过来,中午从来不睡觉,熬了鲫鱼汤,晚上冒雨给我带过来,风雨无阻,从没落下过一次。
(6)我病了十年,母亲就含辛茹苦的照顾了我十年。除了上班,母亲还要照顾我的饮食起居,在我参加成人高考的时候,母亲顶着烈日,为我拭去额头上的汗水,温柔地对我说:“女儿,别害怕,别慌张,排除杂念,认真考试,只要你努力过,就对得起自己,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好样的,加油,妈妈支持你!”上午的语文考砸了,出了教室,我面无表情,心情极度低落,母亲看在眼里,却没有表现出难过的表情,反而微笑地对我说:“女儿,别担心,振作起来,不要影响下一科考试!”下午,母亲依然顶着烈日,在猛烈的阳光下站了两个小时。在母亲的关心和鼓励下,我成功的考入了中山大学。
(7)几十年的相处,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母爱,几十年的坚持与不弃,我清清楚楚的知道,母亲是一位慈爱、热情、不怕苦不怕累、对子女无限关爱的伟大的母亲!
(8)回忆着几十年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我好想对她说:“母亲,我不爱你爱谁?!”
文中(3)至(7)段,写母亲为“我”做了哪四件事?(4分)
文章第(3)段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母亲的和父亲的怎样的性格特征?第(6)段中,为什么我上午的语文考砸了,母亲没有表现出难过的表情,反而面带微笑?(4分)
第(5)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本文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4分)

说明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飓风:自然的暴力
①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②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③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④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⑤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⑥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⑦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⑧2005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当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
下列对“飓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
B.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即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
C.飓风的强风速度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D.飓风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但一旦抵达陆地,通常迅速偃旗息鼓。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在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C.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的一片超低压区域。
D.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是热带风暴形成的唯一条件,与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无关。

下列对本文内容、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按照逻辑顺序,分别介绍了什么是飓风,飓风形成的条件,飓风的危害。
B.“飓风:自然的暴力”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飓风危害之大。
C.第⑧段“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当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第⑤段中“有时”、“可能”等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不南飞的大雁
林清玄
在加拿大温哥华,朋友带我到海边的公园看大雁。
大雁的身躯巨大出乎我的意料,大约有白鹅的四倍。那么多身体庞大的雁聚在一起,场面令我十分震慑。
朋友买了一些饼干、薯片、杂食,准备在草地上喂食大雁,大雁立刻站起来,围绕在我们身边。那些大雁似有灵性,呀呀叫着向我们乞食。
朋友一面把饼干丢到空中,一面说:“从前到夏天快结束时,大雁就准备南飞了,它们会在南方避寒,一直到隔年的春天才飞回来,不过,这里的大雁早就不南飞了。”
为什么大雁不再南飞呢?
朋友告诉我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在这海边喂食大雁,起先,只有两三只大雁,到现在有数百只大雁了,数目还在增加中。冬天的时候,它们躲在建筑物里避寒,有人喂食,就飞出来吃,冬天也就那样过了。
朋友感叹地说:“总有一天,全温哥华的大雁都不会再南飞了,候鸟变成留鸟,再过几代,大雁的子孙会失去长途飞翔的能力,然后再过几代,子孙们甚至完全不知道有南飞这一回事了。”
我抓了一把薯片丢到空中,大雁咻咻地过来抢食。我心里百感交集,我们这样喂食大雁,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如果为了一时的娱乐,而使雁无法飞行、不再南飞,实在是令人不安的。
已经移民到加拿大十七年的朋友说,自己的处境与大雁很相像,真怕子孙完全不知道有南飞这一回事,因此常常带孩子来喂大雁,让他们了解,温哥华虽好,终非我们的故乡。
“你的孩子呢?”
“现在都在高雄的佛光山参加夏令营呢!”朋友开怀地笑着。
我们把东西喂完了,往回走的时候,大雁还一路紧紧跟随,一直走到汽车旁边,大雁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不南飞的大雁,除了体积巨大,与广场上的鸽子又有什么不同呢?一路上我都在想着。
“我心里百感交集,我们这样喂食大雁,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说说作者百感交集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不南飞的大雁,除了体积巨大,与广场上的鸽子又有什么不同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朋友为什么说 “自己的处境与大雁很相似”?他说“真怕子孙完全不知道有南飞这一回事”,对此他有哪些做法? (2分)
从文章的表面来看,作者从大雁不南飞的现象写到其内在的原因,但是作者真正的写作动因是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吗?(2分)
读了此文你想对“还一路紧紧跟随,一直走到汽车旁边,大雁才依依不舍地离去”,的大雁说些什么? (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梯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了,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去一样,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边。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就开花。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但是儿子显然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然而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紧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扑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他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笑着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题。
请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出儿子表情变化的过程。
笑——→        ——→        ——→笑
下面两个描写句的意思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儿子脸上怎样的神情?
①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②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为什么“比刚才还要疑惑”?
两个爸爸,两种教育,你赞赏哪一种?简要说说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