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民族大融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8分)2012年2月13至17日,正值两国结束长期敌对、隔绝状态四十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该国。以下是某新闻网站制作的相关专题材料。
材料一两国双边贸易总额增长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二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习近平副主席以此形容两国关系,表示双方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维护和发展好合作伙伴关系,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建设积极合作关系树立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典范。
请回答:
(1)习近平访问的是哪个国家?标志两国结束敌对、隔绝状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一显示近十年来两国贸易总体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当今世界的哪一特征?
(3)两国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对国际社会有何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材料四: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说说这三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分别实行什么变革?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所有制是否再次发生变化?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内部包含了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大矛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回答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
(2)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在地方行政制度建设上,秦朝和元朝各有何开创性的贡献?
(3)依据上述回答指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两大矛盾的发展趋势。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外改革的历史,推进中国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九年级(2)班组织了一次有关改革问题的探究。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同学们通过一定的途径收集到了以下图片资料: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的改革家进行了一次改革,与其同一时期的日本也进行了一次同样性质的改革,从这两国的历史发展来看,改革对两国的影响有什么共同之处?
(2)图二的改革家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该国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请问他的探索具体是指什么?
(3)图三的改革家实施了新政,这次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体现在何处?
(4)图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指引下,改革开放34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34年的起点是什么?
(5)学习历史最终目的是获得感悟,启迪今天。从这次探究“改革之路”的班会活动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探索任务:
步骤一走近历史,欣赏“和谐”篇章
(1)列举古代中国出现的“治世”和“盛世”。(至少两例)
(2)“人和自然”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基础。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是指 ,他修建的是“人与自然”结合最好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3)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精髓。写出下表中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思想家。

思想言论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兼爱”“非攻”
“仁政”“民贵君轻”
思想家



步骤二体验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结合上面三幅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存在哪些不和谐的问题?
(5)“战争”是影响世界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空前浩劫,请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战后各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步骤三感悟历史,描绘“和谐”人生
(6)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不和谐问题。对此应该如何做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和谐,谈谈你的设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