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我国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的奏本,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材料二: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材料三:……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材料四: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出去的。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记载是否符合史实,请加以说明。
(2)目前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哪个朝代?
(3)我国历史上最符合“化腐朽为神奇”一词的科学技术成就是哪项?为什么说它“化腐朽为神奇”?
(4)我国的造纸术有何世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共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很多人印象中的丝绸之路仅仅是一条或几条线,然而实际上它是一张铺陈在亚欧大陆上的庞大立体之网,以跨高山、涉荒漠、越大河的雄浑之姿,网住了古代的印度文明、华夏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等。形成著称于世的古代世界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和文明互鉴之路,促进不同文化、民族及其思想的成长,为人类文明谱写出辉煌的乐章。
材料三: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通过“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至此,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请回答:
(1)开拓丝绸之路的第一人是谁?请根据材料一,按顺序写出一条从欧洲来长安贸易的陆路交通路线图。
(2)请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形成后“网住了古代的印度文明、华夏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文明谱写出辉煌的乐章“(不少于两个例子)
(3)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版图的标志
(4)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感受
泱泱大国,叹我中华。人才辈出,闪耀史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问题:
(1)材料一中图一展示的人物是谁?主要贡献是什么?该贡献有何重要影响?
(2)材料一中图二人物实行大一统的统治,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请写出思想方面措施的主要内容。
(3)材料二中鲁迅称赞的是哪一部历史著作?作者是谁?
这部著作叙述了哪段历史?是何体裁?
(4)“无韵之离骚”反映出这部书有何特点?作者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一: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前后,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的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的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到自己了!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有学者引用荀子的话说,人能“群”,“群”的原因在于“义”,“群”与“义”落实到具体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即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中国人的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请回答。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忧心鸦片流毒中国,林则徐义无反顾、御敌硝烟。请简述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2)1919年5月,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北京学生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引发该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6月初,哪个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
(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涌现了一幕幕抗击日寇的动人场面。在前线台儿庄,指挥军队与日军血战的司令官是谁?在后方,怀抱振兴名族工业,研制出世界先进的联合制碱工艺,为抗战时期我国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