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
|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
|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
| 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
以下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初一位诗人 |
| B.文艺复兴并不是简单的'复古” |
| C.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
| D.文艺复兴起源于英国,随后席卷全欧洲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
|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愤怒地谴责侵略者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这里的“两个强盗”指的是
| A.英美联军 | B.英法联军 | C.法美联军 | D.美日联军 |
禁毒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1839年6月在虎门当中销烟的是
| A.林则徐 | B.关天培 | C.左宗棠 | D.邓世昌 |
以下所述史实不能佐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的是()
| A.中国的首都三次被侵略者占领((1860·北京/1900·北京/1937·南京) |
| B.《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 C.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新派变法图强 |
| D.《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东郊民巷划为外国“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