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初始浓度的某溶液中R的水解速率,c(R)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0-6min之间,25℃时R的水解速率为0.05 mol·L—1·min—1 |
| B.在0-24min之间,曲线3对应水解速率最小 |
| C.由曲线1可以得出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水解速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
| D.由曲线2、3可以得出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下图用交叉分类法表示了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 X |
Y |
Z |
|
| 例 |
氧化物 |
化合物 |
纯净物 |
| A |
硫酸铜 |
盐 |
纯净物 |
| B |
盐酸 |
电解质溶液 |
分散系 |
| C |
碱性氧化物 |
氧化物 |
化合物 |
| D |
置换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离子反应 |
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抗冲击,能很好保护金属的碳化硅(SiC)涂层,耐温达到2800oC,高温防腐性能也很好。关于碳化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原子晶体
B.属于分子晶体
C.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易溶于有机溶剂
工业上采用乙烯和水蒸气在催化剂(磷酸/硅藻土)表面 合成乙醇,反应原理为:
CH2=CH2(g)+H2O(g)
CH3CH2OH(g),副产物有乙醛、乙醚及乙烯的聚合物等。下图是乙烯的总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乙醇的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 |
| B.目前工业上釆用250〜300℃,主要是在此温度下乙烯的转化率最大 |
| C.目前工业上采用加压条件(7MPa左右),目的是提高乙醇的产率和加快反应速率 |
| D.相同催化剂下,在300℃14.7MPa乙醇产率反而比300℃7MPa低得多,是因为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下图是铅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工作示意图,电解质是H2SO4溶液。电池反应为:Pb+PbO2+4H++2SO42—
2PbSO4+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若制得氯气2.24L,则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0.2mol |
| B.K与N相接时,H+向正极区迁移 |
| C.K与M连接时,所用电源的b极为负极 |
| D.K与M相接时,阳极附近的pH逐渐增大 |
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系列实验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预期 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 A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 B |
在0.1 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溶液颜色加深 |
验证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 C |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钠块表面的煤油,小心放入装有苯和水的试管中,钠块在苯与水界面上下浮动 |
比较钠、水和苯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 |
| D |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
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