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反对国家分裂,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人物在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什么贡献?
(2)1689年我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是什么?
(3)图2人物当选总统后,要解决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他曾颁布了哪部文献?
(4)图3人物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成功收回了哪两个地区?
(5)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经济上互利】
(1)西汉时期,东起________,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它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
(2)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请你列举宋朝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明朝时,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政治上互信】
(4)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基本准则的名称是什么?请举一例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说明基本准则广泛运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文化上互容】
(5)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特点的两件实史是什么?

2015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4周年。94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重要会议指航向】
材料一:

(1)与图一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图二对应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何重要意义?(2分)
【不断探索求发展】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一一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3)我同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民主法制谱新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常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建国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在哪一时期曾遭空前践踏?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一例。
【党的外交展荣光】
(5)新中国成立后,哪一事件充分体现了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敌对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动谋求改善中美关系,率先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美国总统是谁?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但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和美国抗衡了……。请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一关系的确立源于二战中哪一文件的签署?
(2)根据材料回答:哪一事件为二战后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3)苏联解体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格局?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影响大国间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美国是世界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崛起和强大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图说天下》
(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个国家?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新的应用。”
——罗斯福
(3)罗斯福是如何纠正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的?他采取的改革有何显著特征?
材料四: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他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保持着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世界近现代史》
(4)材料四中“状态”开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惨遭外国列强欺侮,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百姓蒙难的血泪史,其中,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材料三:日本最新通过的教科书有这样一段话:“战争难以分清善恶,它不是用哪一方正义、哪一方不正义可以说明的。”还说南京大屠杀“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使发生某种屠杀,也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
(1)近代以来最先造成中华民族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史上造成钓鱼岛主权沦丧的是哪一条约?
(3)20世纪30年代,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什么?此事件中,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试举一例。
(4)材料三反映了今天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对当年日本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用中华民族遭受的深重灾难来驳斥他们的谬论。(举一例)
(5)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请为“如何办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活动”提一条合理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