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引文中的“新大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的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B.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
C.启蒙运动猛烈抨击了专制统治 |
D.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 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
C.十九世纪末期 | D.二十世纪初期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典型的是( )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
C.主张维新变法 |
D.率兵收复新疆 |
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
A.总理衙门 | B.福州船政局 |
C.京师同文馆 | D.京师大学堂 |
中国近代史专家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里的“1860年的标界意义”是指( )
A.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
B.中国开始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
C.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
D.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
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等。这说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C.割台湾给日本 |
D.增辟通商口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