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争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件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和平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和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2005年日本修改的新版教科书
材料二: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 到150人。
材料三: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并就此提交了备忘录。该负责人说,中国史学界在这本教科书通过后,就开始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日前已进一步认定其存在一系列的缪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针对材料一日本的行径,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读了上述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阅读材料三,结合课本有关史实,说明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确实“存在一系列谬误”(列举日本侵华史实三点即可)
(4)在1937年开始的抗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请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题
材料一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感受抗日英雄们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犯中国东北三省。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8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持续了六个星期的大屠杀
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投降的签字仪式,中国与所有同盟国一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从1945到2015,70年,弹指一挥间,岁月流逝。然而,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不会忘记,世界不会忘记,经历的人们更不会忘记。
——《战事·古城·家书》系列访谈之专访川军抗日名将郭勋祺之女郭开慧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相应的括号内划“√”;违背了材料一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材料一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全面抗击日军的入侵。
②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杀害的同胞,我国把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③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④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你知道在保卫藤县的战斗中壮烈殉国的川军将领是谁? 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大规模破坏敌人交通线的百团大战的指挥官又是谁?
材料二漫画《我把这字模糊了!》(见下图)它讽刺了当前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否认侵略历史的错误言行。

(3)请你结合材料中日本对待历史、对待战争的态度,说说日本如何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关系?
(4)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反思历史,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让侵华战争这样的历史不再重演?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历史中感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真谛。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第一、第二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分别带入了什么新的时代?
(2)“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两个)
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3)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4)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863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
步骤三: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6)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种战争是很少见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1918年8月23日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什么事件? 请写出在此战争中反映人文主义的法律文献。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2)材料二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谁?他对美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世界上下五千年》
(3)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四:“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4)材料四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根据材料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材料五:(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5)材料五中的号召人应是谁? 1945年2月,他和材料四中的“总统”共同参加了二战中的哪一国际会议?
(6)根据以上五位人物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斗争。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三: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自我疗伤”、“猛药重治”各指什么行动?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 “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