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面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伴随着这一历史事件,丝绸之路开通了。按由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该路线所经主要地点?。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4)今天的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欧洲国家荷兰的鹿特丹,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请分析一下亚欧大陆桥的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霸主。……从现在起到2030或2050年,美国将是唯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1970年欧共体与美国经济对比


出口贸易
(亿美元)
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
钢产量
(亿吨)
汽车产量
(万辆)
水泥产量
(万吨)
欧共体
885
270.3
1.0920
936.4
11120.3
美国
426
117.0
824.4
824.4
6405.6


——摘自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它们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跨国公司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例如把需要高科技和庞大资金的项目放在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建立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厂。
(1)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请说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70年西欧与美国经济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说出这种变化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3)据材料四该经济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两方面表现即可)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你认为能带给世界其他国家哪些方面启示?

“天下大势,分合之际伴随着战争和动乱,”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影响历史发展的著名战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有关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使前秦的统治瓦解,确定南北朝时期分裂格局的战役______________ 。
(2)这三场战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战争不可避免,但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3)汉武帝时,派出了两位大将出击匈奴发动漠北战役,从而使匈奴无力与西汉相抗衡。这两位大将是?
(4)汉元帝时“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攻相诈”“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5)古今中外的战争不计其数,请你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统治制度。很多帝王为了
维护统治,不断地加强自身权力。
材料一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材料二诸侯王死后,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试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
(1)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始建于什么朝代?材料一表明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制度?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内容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所采取的什么政治措施?
(3)材料三中,皇帝接受了谁的什么建议加强思想统治?这一措施使哪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请回答:
(1)图一中说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人物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进行了哪一变法活动?最终促成了什么社会制度的确立?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改革有关?这一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主持变法的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哪里?材料二中的“一从正音”是指要求官员在朝堂上说什么语言?
(3)结合上面的材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你认为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问:
(1)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2分)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