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发起各种救国行动。其中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并放弃官禄,回乡办企业的清末状元是:
A.孙中山 | B.梁启超 | C.康有为 | D.张謇 |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 B.三国同盟的形成 |
C.萨拉热窝事件 | D.德国闪击波兰 |
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 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
C.十九世纪末期 | D.二十世纪初期 |
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A.古埃及 | B.古希腊 | C.古罗马 | D.古印度 |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A.大庆油田 | B.“籼型杂交水稻” |
C.“两弹一星” | D.“863”计划 |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下列哪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周恩来总理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
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开怀大笑 |
印度总理尼赫鲁到机场迎接周恩来总理 |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