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外改革的历史,九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 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
(2)变法中对于封建制度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同样在这一年,大清恭亲王奕訢等大臣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自救运动开始了。
(3)材料二中“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的开始时间?同时期的日本也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指出日本改革中最高瞻远瞩的一款措施。
材料三: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
(4)材料三中为改正现实生活中的这一“错误”,苏俄进行的政策调整是什么?
材料四:“……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摘自罗斯福总统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
(5)根据材料四中的现象指出罗斯福就职时面临的困境。针对这一情况,罗斯福实行新政,渡过困境,这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怎样的借鉴?
(6)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观察下列图片:
图1图2
(1)图1、图2都是唐朝时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是谁?
(2)他们分别是什么时期展开对外活动的?
(3)他们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实行什么政策?
(4)他们所具有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2)运河分成四段,由南到北的名称依次是:
(3)想以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4)根据材料二,指出晚唐诗人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201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班以“风雨90年”为主题,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会议篇】
(1)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2分)
【行动篇】
(2)毛泽东等领导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2分)
(3)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国最早建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4分)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分)
【成就篇】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列举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我国所取得的各一例重大外交成就。(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材料二 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材料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说明了什么?(2分)
(2)“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是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什么学校?(1分)中共哪一领导人曾经担任该校政治部主任?(1分)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1分)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1分)
(4)结合材料三回答,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分)
(5)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