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莫扎特的造访
赵丽宏
  ①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
  ②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③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l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④l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⑤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⑥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⑦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⑧“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⑨“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⑩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
  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11)“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12)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13)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选自《散文》,有删改)
1.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11)段中写道:“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探究莫扎特音乐给听者带来了哪些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有哪些特点?请根据这些特点,描写你在他的音乐中可能“看到”的画面(要求和文中描写的画面不重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高考加分“瘦身”是怎么回事?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有关要求,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五部门《意见》明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同时,《意见》还明确要求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据统计,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2014年的95个逐年减少,到2018年仅剩35个,减幅63%.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材料二: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

(一)对于目前全国各地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和增加高考加分项目民意情况调查表

项目

占比

反对

大幅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

增加见义勇为加分10﹣20分

支持

91.47%

31.56%

反对

4.05%

68.44%

(二)对于高校不同录取方式的民意情况调查表

方式

占比

态度

裸分录取

自主录取

适当加分录取

其它

支持

51.10%

11.73%

19.83%

17.34%

材料三:高考加分背后的民意“温差”

“你孩子的分数在全省排多少名”,成了高三学生家长们眼下谈论最多的话题。家长们心情纠结的背后,是每年高校招生1分压倒上万人的现实。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现实下,今年全国各地出台的高考加分新政广受社会关注。高考期间,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记者就高考加分这一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

作为普通家长的陈女士对于高考加分有质疑,她告诉记者,大多数的家长对加分保持高度警惕,认为加分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并对一些加分项目表达不满。北京一位既是中学教师又是考生家长的丁先生表示,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改革进程的加快,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实际上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已经有所考虑,这样,两者在优惠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其实存在一定的重叠。记者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区域内的绝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今年19岁的张桓(化名),2012年高考“裸分”全县前30名的他进入录取环节后,名次跌至70多名,最后无缘自己心仪的学校。张桓的经历,实际上折射出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无法遮蔽的劣势。

陕西师范大学史耀疆教授认为,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地区在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时,与民意存在较大的“温度差”。

(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国务院、五部门相断出台了给高考加分“瘦身”的政策之后,全国各地高考加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B.被调查区域内的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都反对高考加分。

C.受访者绝大部分赞成大幅压缩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认为这样更能体现社会公平性。

D.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

(4)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高考加分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前行就是少年的方向。背着沉重的书包,带着家人的殷切期望,聆听者老师的_____(恳切耐心地教导),年轻的我们一路踏歌前行,期间有过胆qiè,有过徘徊,有过jǔ丧,但回首逝去的岁月后,我们依旧踏着追梦的稳健步伐。让生命的车轮缓缓而执着的转动,驶过稚嫩,驶过天真,驶过冲动,驶向成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殷切   稚嫩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胆qiè     

(3)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提示,用正楷字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好人

爱玛胡

①要过春节了,门诊的病人缺一点儿不见少,大多是想趁年前看病开点儿药,迷信的说法是过年上医院晦气。

②我屁股不挪窝地一直看病看到下班时间,眼看门口没有病人了,隔壁诊室传来锁门的声音。我站起身,伸伸腰和脖子,准备洗手下班。

③刚关了电脑,门口一个人影一闪,又晃了回来。那是个60多岁的男子,貌不惊人穿着旧棉服,手里拎着个大行李包,看上去沉甸甸的。

④他拿着挂号单问我;“看病在这里吗?”我说:“下班了,去急诊吧。”看他脸色不好,我想:只当做个好事吧。接过挂号单,我把电脑重新开启,说:“算了,我给你看完病再走吧。”他有点儿局促地跟我道歉;“耽误您时间了。”他坐下,把包放在双腿间,夹得紧紧的。

⑤原来,他刚刚在开车时突然感到心慌,心跳得很快,当时人就快要晕过去,眼前一片模糊,出了很多汗。亏他还晓得把车开到路边停下。

⑥他坐着歇了会儿,感觉好些了,抬头发现正巧在医院旁边,就挂了个号。我一听大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于是检查了血压、心跳,开检查单:“你应该是心律失常了,去查血、做心电图,我估计你得住院。”

他一听就急了,双手直挥:“医生,我不住院,你给我开点儿药吃就行。”

⑧怕住院的病人不止他一个,我说:“不管住不住院,检查你总要做,那样我才知道开什么药给你呀。”

⑨他觉得有理,接了单子,拎包要走。

⑩我说:“心脏不好还拎重物满楼跑,出事我可负不起责,包就搁这儿,没人拿你东西,我帮你看着。”那包的四角都磨得起毛了,能装什么好东西!老人就是这样,啥都当宝。

⑪他犹豫了一下,把包放下,走了。

⑫我起身把他的包踢到桌子下面,别说,还越沉。我上了厕所,刚晃回来,他就进门了,手里拿着报告﹣﹣果然是心律失常,还好没有缺血。

⑬我劝他最好留院观察,但他还是坚持只开药不住院,他说他有事,要宽限两天,已经打电话叫人来接他了,路上不会出事。

⑭强求不得,我开好药方签好字,递给他时问:“什么事比命金贵呢?我搞不懂你。”他说:“医生,你不晓得,我带了一二十号人做工程,年底好不容易才结清账,一百多万在包里,我要赶回去给大家发工钱好过年。”

⑮一百多万?一百多万什么?我傻了,指指桌下的包,他点点头。我脑海中闪现出各种拖欠工钱、被跳楼索薪的黑心老板的新闻报道,脱口而出:“你是个好人呀!那你可千万注意,一忙完就要看病,好人要活长一些。”

⑯这时,接他的人来了,弯腰从桌底把包找出来。

⑰我说:“你心也真大,一百多万就交给不认识的人管。”

⑱他冲我笑道:“我知道你是好人。”

(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

(1)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一听就急了,双手直挥:“医生,我不住院,你给我开点儿药吃就行。”

(2)文中多次提到“他”的包,请结合语境对第④段的最后一句作具体分析。

他坐下,把包放在双腿间,夹得紧紧的。

(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选文最后“我”和“他”互认为“好人”,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叶子鹂 王财忠

①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始终是历久弥新的歌颂主题,自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壮阔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凝魂、聚气、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甲_____对祖国的爱亦如对母亲永的爱,是一种天然有之的朴素情感,是不需要任何客观理由的爱。在法园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中,爱国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种无限崇高的公共精神。从古至今,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她寻求光荣和福社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

③“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乙____,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而成千秋伟业。汉朝张骞怀揣报国之志开辟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宋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成为抒发爱国深情的千古绝唱,激励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奋发图强、建设河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志敏用《可爱的中国》表达了革命家气壮山河的赤胆忠心,爱国情怀比天高、比海深。

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目月换新天”,丙____.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只有把爱国转化为实践,把对祖国的深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的力量方如有源之水,流之不竭。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十六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给予的奋斗力量;大科学家黄大年在祖国的事业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国膜赋予的奉献力量。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发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⑤在这个伟大的叶代,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当代青年躬逢千年木有之盛世,务必坚定爱国的自觉、奋发为国的情怀,激发强国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动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献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选自中国青年同,有删减)

(1)根据选文,请将下面三句话的序号分别填入相应位置。

①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的情怀是最为深厚的情怀。

②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

③爱国是一种直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

甲:  乙:  丙:  

(2)结合选文第④段,说说对加点字的理解。

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3)下列链接材料,作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请说说理由。

链接材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诗人陆游生死离别之际唯一牵挂的是“王师”何时北定中原,这就是爱国的自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防晒,要注意环境友好

①当我们在海边尽情玩耍要时,可能意识不到涂抹的防晒霜,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

②春节假期,不少朋友去海边度假,防晒霜成了行囊中的必备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防晒霜可能会给海洋生态来伤害?

③目前市面上的防晒霜大致分为两种:物理性防晒霜和化学性防晒霜。物理性防晒霜中主要含有二氧化钛或者氧化锌,通过反射阳光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化学性防晒霜含有人工合成有机物,通过吸收和过滤紫外线来降低对皮肤的伤害。两种防晒霜各有优缺点,分别受到不同肤质人群的喜爱。

④化学性防晒霜中比较常见的防晒剂有羟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有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数个热带野外地区发现,羟苯甲酮可能威胁到海洋生物,尤其是珊瑚的生存。

⑤研究表明,由于游客众多,在一些热门旅游地,每年有大量防晒霜终被冲刷到珊瑚礁中,当一段时间内,某片海城内化学成分产生生物富集作用,珊瑚就会驱逐共生在它们身上的藻类,也就是产生珊瑚的“白化”现象。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珊瑚可能会死亡。

⑥为此,已经有旅游胜地颁布了官方禁令,禁止游客使用和商店销售含有羟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等成分的防晒霜。

⑦面对强烈的紫外线,防晒工作不能不做,但想要减少防晒霜对海洋生物的伤害,我们可以选用成分更加简单的物理性防晒霜,或者更多采取帽子、披肩、遮阳伞等“硬防晒”措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海洋生态。

⑧在公众生态意识提升的大背景下,对护肤品厂商而言,研发更加“环境友好”的防晒产品也许是未来的商机所在。

⑨当然,防晒霜不是海洋生物的唯一敌人,过度捕捞、水污染等也会破坏海洋生态。保护海洋,人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9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1)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文中运用了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②说说为什么有“旅游胜地”要禁止游客使用和商店销售含有羟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等成分防晒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