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
A.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 B.五四爱国运动的序幕 |
C.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 D.变法维新的序幕 |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 B.科举制度 | C.文化制度 | D.政治制度 |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
C.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
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
如图,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办轮船招商局 | C.创办福州船政局 | D.设立京师大学堂 |
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