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朦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浑过汗后尽开颜。
(1)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3)简述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红军长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天下大势,分合之际伴随着战争和动乱,”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影响历史发展的著名战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有关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使前秦的统治瓦解,确定南北朝时期分裂格局的战役______________ 。
(2)这三场战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战争不可避免,但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3)汉武帝时,派出了两位大将出击匈奴发动漠北战役,从而使匈奴无力与西汉相抗衡。这两位大将是?
(4)汉元帝时“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攻相诈”“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5)古今中外的战争不计其数,请你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统治制度。很多帝王为了
维护统治,不断地加强自身权力。
材料一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材料二诸侯王死后,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试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
(1)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始建于什么朝代?材料一表明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制度?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内容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所采取的什么政治措施?
(3)材料三中,皇帝接受了谁的什么建议加强思想统治?这一措施使哪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请回答:
(1)图一中说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人物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进行了哪一变法活动?最终促成了什么社会制度的确立?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改革有关?这一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主持变法的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哪里?材料二中的“一从正音”是指要求官员在朝堂上说什么语言?
(3)结合上面的材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你认为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问:
(1)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2分)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8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哪几个国家的侵略?广大爱国官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其中著名的有哪几次?结果如何?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团结感悟
(3)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