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一布告中提到:“……国际公法规定,若割让土地无法被当地人民所接收,则该约便无法成立,外国已有前例可循。若各国能仗义执言,使台湾归还大清,台民愿以所有利益回报。”此布告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何时(    )

A.中法战争时 B.《辛丑条约》签订时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第一世界大战爆发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用“依靠体制内军事力量推翻体制的制度革命”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
C.辛亥革命 D.秋收起义

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

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B.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
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
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人诗中提到“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承德)。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导致“仓皇幸热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中国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导致错失第一次重大机遇的政策因素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八股取士 D.盐铁官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