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条约的主要内客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满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行径,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四   1904年8月,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的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变为中华民国”。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1)材料一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出该条约是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该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是在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条约?该条约签订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描述的“维新之路”指的是哪一历史事实?该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是如何推翻满清政府的?此次革命对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索沃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丝绸之路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汉时,谁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图中的哪一地方?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是以丝绸之路为主进行传递的。为什么要以这条路线作为圣火传递的主线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引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 文中“孝公”是哪国国君? 他们是什么时期的人?
(2)文中的“变法之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变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能源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人类只有善待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下去。
请回答:
(1)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了保护自然的思想,他是谁?属于哪家学派?
(2) 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请你说一说,今天我们在利用资源方面应怎么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鞅从小喜好刑名之学,非常尊崇李悝的法家学说,立下了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他先到魏国,但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他听到秦孝公下令求贤的消息后,向秦孝公进献富国强兵之术,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1)这里提到的变法是什么?
(2)这次变法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变法内容中具体哪一条措施是影响最深远?
(4)商鞅的主张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哪一学派的观点一致?
(5)这次变法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成果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请回答:
(1)上述资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
(2)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3)从第二段资料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4)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你喜欢哪一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