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棉纺厂两家,但随后曼彻斯特地区的棉纺厂快速增长: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使用 |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 C.“圈地运动”的开展 |
| D.英国棉纺织品海外市场的扩大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洋务运动一辛亥革命一新文化运动 |
| B.辛亥革命一洋务运动一新文化运动 |
| C.辛亥革命一新文化运动一洋务运动 |
| D.新文化运动一辛亥革命一洋务运动 |
初三(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
|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抓关键词进行记忆是一种有效地记忆方法。有位同学用“赔款,拆毁,划定,严禁”四个词来帮助记忆某一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在()
| A.签订《东京条约》之后 | B.签订《北京条约》之后 |
| C.签订《南京条约》之后 | D.签订《马关条约》之后 |
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 A.割占香港岛 | B.赔款2100万银元 |
| C.中国开埠通商 | D.领事裁判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