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改编)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 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请回答: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二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什么变化?
(2)材料三反映的江南情况和材料一反映的江南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3)江南发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有哪些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感悟和平发展
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的抉择。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日法西斯荼毒生灵,惨无人道,极大地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西斯的暴行。
(2)为了世界的安宁,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作了大量努力。根据表格提示,填充空缺内容。
20世纪下半期以来,人类迎来了和平与发展的良机。
(3)30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举世瞩目,除了党和国家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外,还归功于中国较好地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外部条件?
国际政治环境:经济发展趋势:科技推动力量:第三次科技革命
(4)关于战争、和平、发展的关系,小刚同学提出了如下观点
战争孕育和平,和平带来战争;和平保障发展,发展促进和平。

探索强国之路
古往今来,成为强国是许多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回顾历史,一些国家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方式探索强国之路。
(1)1775年,北美人民在来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第一枪,迈出了美国走向强国的第一步。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哪一重大事件的序幕?
(2)19世纪,一系列国家成为强国或走上强国之路。根据表格提示,填充空缺内容。
(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探索强国之路的历程。
①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②图二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党中央历史性决策是(4)通过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正确选择。
以下选项,符合史实的是
①美国、俄国探索强国之路的模式相同
②中国、日本都采取了改革方式探索强国之路
③走向工业化是探索强国之路的途径之一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

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对它的分析和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材料二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4月24日在哥德堡参观了沃尔沃轿车公司总部。温家宝表示,沃尔沃和吉利的联姻在中瑞两国成为一段佳话……这种合作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是资本的合作,也是技术、管理和市场的合作,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与交流。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股份。2011年在德国市场满意度调查中,沃尔沃汽车击败本土豪华品牌排名第一。
--新华网记者瑞典哥德堡报道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体现是什么?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的主张是什么?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吉利和沃尔沃在"联姻"中是如何实现互利共赢的?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泽东主席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发展走向问题开展了一段对话。对话中的"蒙哥马利之问"饶有兴趣、发人沉思。请根据对话,完成探究问题。
【历史之感】
蒙: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一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
毛:你的看法是,那时候我们会侵略,是不是?
蒙:我觉得,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它应该很小心,不进行侵略。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
⑴"蒙哥马利之问"反映了西方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什么"历史逻辑"?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国为例说明。
【释疑解惑】
毛:要向外侵略,就会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
--以上材料摘编自2010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⑵毛泽东的回答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哪一外交原则是一致的?



图7:中国富强神八飞天
图8: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⑶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论从史出】
⑷日益富强的中国为什么不会出现"蒙哥马利之问"所反映的"历史逻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