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分封制的实施 B.郡县制的设立
C.科举制的形成 D.行省制的确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南京条约》 三元里人民抗英 B.《北京条约》 大沽保卫战
C.《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用全球史观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说明研究者的立场与视野影响史学研究的成果
C.用文明史观客观评价了英国发动侵略的影响
D.说明新史观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新发展

“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制度创新(使国家)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