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 这种唯物主义学说(  )
①否定了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
②肯定了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④肯定了环境是人的思想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客观前提,否定了环境对人的精神面貌和伦理道德观念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纳入“价值准则”中。某班四名同学以此信息各归纳出一个观点。其中由信息难以推理出的观点是

A.甲观点:在当前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
B.乙观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C.丙观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和精髓
D.丁观点: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它总是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相结合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14年11月5日至11日,APEC峰会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办。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
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PEC会议上,中国送给与会外国领导人的国礼“四海升平”景泰蓝观赏瓶,采用景泰蓝工艺,以收藏在故宫“霁红釉玉壶”为原型,创造性地把珐琅工艺、掐丝珐琅等三种传统珐琅工艺结合在一起。给与会国家领导赠送这一国礼
①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
②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融合、消除文化差异
③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
④有利于全面继承中华传统工艺,促进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